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南省小麦肉鸡代谢能预测方程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萌菲 1 ; 徐彬 1 ; 马慧慧 1 ; 孙全友 1 ; 王琳燚 1 ; 王改利 1 ; 席燕燕 1 ; 付趁 1 ; 袁艳枝 1 ; 魏凤仙 1 ; 李绍钰 1 ;

作者机构: 1.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代谢能;养分;预测方程

期刊名称: 动物营养学报

ISSN: 1006-267X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2614-26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和肉鸡代谢试验建立了河南省小麦养分含量与代谢能的回归方程。试验1:选取河南省11种不同的成熟小麦,测定概略养分含量和容重,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范围。试验2:用小麦、次粉、麸皮、面粉按照总戊聚糖含量梯度配制人工小麦,再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人工小麦代谢饲粮。选取常规饲养的商品代罗斯308雄性白羽肉鸡进行代谢试验,分别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用全收粪法测定人工小麦代谢饲粮的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AME、TME、AMEn和TMEn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河南省小麦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总磷(TP)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6.67%、15.84%、14.96%、19.32%。2)肉鸡对人工小麦代谢饲粮的养分表观代谢率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存在差异,25~27日龄肉鸡对人工小麦代谢饲粮ADF、粗纤维(CF)的表观代谢率高于11~13日龄,AME、TME、AMEn和TMEn也高于11~13日龄。3)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河南省小麦肉鸡代谢能的预测方程为:11~13日龄,AME=14.628-0.184NDF (R2=0.842,P<0.01),TM E=15. 49-0. 197NDF (R2=0. 854,P <0. 01),AM En=14. 571-0. 184NDF (R2=0.847,P<0.01),TM En=15. 49-0. 197NDF (R2=0. 854,P <0. 01); 25~27日龄,AM E=15.462-0.217NDF (R2=0. 797,P <0. 01),TM E=16. 124-0. 214NDF (R2=0. 809,P <0. 01),AM En=15.179-0.208NDF (R2=0.801,P<0.01),TM En=16.123-0.214NDF (R2=0.809,P <0.01)。4)通过预测方程计算所得人工小麦代谢饲粮AME、TME、AMEn和TMEn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计算所得的河南省小麦AME、TME、AMEn和TMEn符合预期值。由此得出,不同品种河南省小麦之间EE、NDF、ADF及TP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大;不同日龄阶段的肉鸡对小麦代谢能存在差异,设计肉鸡饲粮配方时,不同阶段饲粮代谢能应采用对应的代谢能值;低于14日龄的肉鸡,预测方程为AME=14.628-0.184NDF,TME=15.49-0.197NDF,AMEn=14.571-0.184NDF,TM En=15.49-0. 197NDF; 14日龄以上的肉鸡,预测方程为AM E=15. 462-0.217NDF,TM E=16.124-0.214NDF,AM En=15.179-0.208NDF,TM En=16.123-0.214NDF。

  • 相关文献

[1]体内法和体外法对玉米代谢能的评定效果比较. 付趁,马慧慧,徐彬,魏凤仙,李婷婷,王琳燚,李绍钰. 2017

[2]α-半乳糖苷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马慧慧,高树华,李绍钰,魏凤仙,王琳燚,徐彬,焦玉萍,孙全友. 2012

[3]信阳毛尖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养分分析. 张巧萍,刘华山,张玉亭,邹庆鹏,李太魁,寇长林,吕立哲,聂胜委. 2014

[4]不同氮水平与土壤改良剂配施对烤烟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 毛家伟,张翔,司贤宗,李国平,李亮,孔德辉. 2015

[5]内黄县耕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路志英,龚光炎,雷敏,刘长英,王书周,李献英,王小静. 2008

[6]不同花生品种氮磷钾钙硫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李亮,李亚飞,余琼,邱岭军,余辉. 2021

[7]贵阳市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适宜性评价. 任春燕,吴永琴,周建云,腊贵晓. 2012

[8]不同水肥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王洪庆,郭庆,何方,韩伟锋,潘晓莹. 2015

[9]豫西烟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其演变与烤烟施肥技术. 黄元炯,张翔,毛家伟. 2009

[10]不同碳肥水平对土壤肥力及烤烟养分吸收和产质量的影响. 毛家伟,张翔,司贤宗,李国平,王闷灵,孔德辉. 2015

[11]河南小麦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种抗叶锈病鉴定与评价. 何文兰,宋玉立,杨共强,徐飞,李亚红. 2012

[12]控失BB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初报. 孙克刚,李玉顺,和爱玲,张运红,顾朝晖,岳艳军,冯梦喜. 2014

[13]应用MAXENT模型评价我国麦红吸浆虫分布初报. 武予清,郁振兴,陈华爽. 2010

[14]小麦红吸浆虫唾腺EST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段云,武予清,蒋月丽,苗进,吴仁海. 2010

[15]不同保水剂用量旱地小麦增产效应及降水利用率研究. ^A武继承^B1^D1%^A潘晓东^B2^D2%^A褚小军^B3^D3. 2004

[16]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 2014

[17]小麦蒙头水对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方保停,邵运辉,岳俊芹,李向东,秦峰,王汉芳,张德奇,吕凤荣. 2012

[18]黑光灯诱集麦红吸浆虫成虫的数量及性比的变化. 陈华爽,郁振兴,苗进,武予清,段云,蒋月丽,都振宝. 2010

[19]航天诱变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林作楫,雷振生,吴政卿,揭声慧,杨会民. 2005

[20]小麦与小麦粉改良若干问题探讨. 林作楫,雷振生,王美芳,吴政卿.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