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萌 1 ; 李彦 1 ; 杨那 1 ; 马子宗 1 ; 王红丽 1 ; 岳善超 1 ; 翟丙年 1 ; 王朝辉 1 ; 李紫燕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春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团聚体;有机碳;无机碳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通报
ISSN: 1000-288X
年卷期: 2023 年 43 卷 003 期
页码: 357-3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内部有机碳、无机碳分布的影响,为研究覆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碳固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旱地农田土壤的高效管理.[方法]依据 2012 年起实施的长期定位试验,以种植"先玉 335"春玉米的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无覆盖(CK)3 个处理,通过湿筛法分析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碳分布特征及其酶活性.[结果]①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各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增加幅度为 4.8%~18.2%;而地膜覆盖则显著降低了各粒径有机碳含量(p<0.05),降低幅度为 1.2%~7.1%.同一处理下,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先上升后降低.各粒径中有机碳储量在秸秆覆盖下高于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处理.②地膜覆盖相较无覆盖显著增加了团聚体中的无机碳含量(p<0.05),增加幅度为 4.3%~5.9%;秸秆覆盖降低了无机碳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同一处理下团聚体各粒径中无机碳含量随着粒径的减小先上升后降低.地膜覆盖显著降低了>2 mm团聚体粒径的无机碳储量,但显著提高了 2~0.25 mm粒径的储量(p<0.05).③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团聚体中的总碳含量,增加幅度为 7.1%~12.4%;同时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都显著提高了2~0.25 mm粒径的总碳储量(p<0.05).④秸秆覆盖提高了团聚体中与碳循环相关酶的活性,地膜覆盖则对其产生降低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总碳含量与碳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显著影响碳库在团聚体中的变化,其中秸秆覆盖在提升土壤地力,增加土壤碳的固定方面优于地膜覆盖,具有较大优势.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 曾骏,郭天文,包兴国,王卓,孙建好. 2008
[2]咸水灌溉对盐渍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 郭全恩,南丽丽,李保国,曹诗瑜. 2018
[3]浅议甘肃雨养区苹果园覆盖保墒措施及改进. 尹晓宁,刘兴禄,董铁,牛军强,孙文泰,马明. 2019
[4]土壤中钙与有机碳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赵天鑫,俄胜哲,袁金华,王钰轩,姚佳璇. 2022
[5]甘肃景泰灌区土壤结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郭全恩,王益权,郭天文,南丽丽,李小刚. 2005
[6]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高亚军,李生秀,刘炜. 2008
[7]补充灌水对旱地秸秆覆盖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陈伟,杨君林. 2017
[8]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探讨. 赵记军,于显枫,张绪成. 2021
[9]免耕与秸秆覆盖对绿洲灌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黄涛,冯福学,车宗贤,俄胜哲. 2020
[10]西北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马明生,郭贤仕,柳燕兰,王磊,董博. 2019
[11]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复种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效应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吕军峰,张绪成,郭贤仕. 2013
[12]河西荒漠灌区籽用西瓜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王卓. 2008
[13]长期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王仁杰,芦俊俊,刘炜,杨君林,张月霞,董明蕾,李文龙,翟丙年,高亚军. 2016
[14]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 张月霞,杨君林,刘炜,李龙,高亚军,肖玲玲,毛宁,田莲桂. 2009
[15]不同年限旱砂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7
[16]长期施用绿肥对灌漠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贾宇,车宗贤,包兴国,吴科生. 2020
[17]我国人工草地碳储量研究进展. 田福平,时永杰,胡宇,陈子萱,路远,张小甫,李润林. 2012
[18]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高原黑垆土作物产量与土壤碳氮的关系. 俄胜哲,丁宁平,李利利,袁金华,车宗贤,周海燕,尚来贵. 2018
[19]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 张平良,刘晓伟,郭天文,谭雪莲,董博,曾骏. 2023
[20]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曾骏.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旱区地膜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刘风;王红丽
关键词: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沟播;耗水特征;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
-
不同治理模式对玛曲沙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张国平;王红丽;张绪成;宋婷;杨林平;张化生
关键词:沙化草原;治理模式;生态恢复;土壤水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
旱地化肥分层和深施对春小麦水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方彦杰;王红丽;于显枫;马一凡;张国平;雷康宁
关键词:西北旱地;春小麦;氮肥减量深施;氮肥减量分层施肥;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
-
品种混种对小麦条锈病发生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红丽;蒋倩;曹世勤;孙振宇;王海光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小麦;品种混种;病害防治;产量
-
陇中半干旱区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雷康宁;张绪成;方彦杰;柳燕兰;姜振东;侯慧芝;王红丽;张国平;马一凡;尹嘉德
关键词:玉米;品种;抗旱指数;产量;抗旱性评价;筛选试验;陇中半干旱区
-
立式深旋耕作和覆膜对种植党参土壤物理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作者:侯慧芝;张绪成;马一凡;方彦杰;王红丽;于显枫;张国平;雷康宁
关键词:立式深旋;地膜覆盖;党参;土壤物理性状;耗水特性;产量
-
旋耕深度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水分特性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绪成;马一凡;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张国平;雷康宁
关键词:旋耕深度;土壤水分特性;阶段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