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种植方式对高寒旱区地膜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风 1 ; 王红丽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沟播;耗水特征;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24 年 003 期

页码: 136-1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19-2022年在陇中高寒旱区以裸地条播为对照(CK),设置全膜覆土穴播(FM)和膜侧沟播(FS)两种覆盖方式,研究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FM和FS处理播种期~拔节期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分别平均提高3.1℃和2.1℃,灌浆期分别降低0.6℃和1.0℃.覆盖能不同程度提高冬小麦各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出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提高幅度均高于20%.与CK相比,FM处理返青后冬小麦耗水量平均显著提高29.2%,返青前显著降低42.4%;FS处理返青期~灌浆期耗水量提高12.6%,返青前降低25.7%.各处理冬小麦基本苗、分蘖数、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表现为FM>FS>CK,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FM和FS处理产量分别较CK平均提高74.7%和45.4%;处理间耗水量差异不显著;F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较CK平均提高67.3%,FS次之,较CK平均提高46.1%.综上,地膜覆盖可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改善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成穗情况,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全膜覆土穴播调节效应优于膜侧沟播,是适宜在高寒旱区地膜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的种植方式.

  • 相关文献

[1]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的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侯慧芝,高世铭,张绪成,王德贵. 2017

[2]不同栽培模式对大麦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方彦杰,关建红. 2014

[3]全膜覆土穴播对冬小麦旗叶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温健,郭振斌,郭天玲,王国宇,赵刚,刘广才. 2015

[4]全膜覆土种植和施肥对旱地苦荞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张绪成,侯慧芝,于显枫,王红丽,马一凡,张国平,雷康宁. 2021

[5]不同灌水量对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连彩云,罗双龙. 2023

[6]覆膜时期与施氮量对旱地玉米土壤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张建军,樊廷录,党翼,赵刚,王磊,李尚中,王淑英,程万莉. 2018

[7]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曾骏,郭天文,张平良,刘晓伟,姜小凤,董博,谭雪莲. 2020

[8]不同肥料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李夏瑛,郭天文,张平良,刘晓伟,曾骏. 2020

[9]增施有机肥对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尹嘉德,侯慧芝,张绪成. 2019

[10]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春小麦农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俞盛山,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曾骏,姜小凤. 2018

[11]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对豌豆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汤瑛芳,张小红,张绪成. 2015

[12]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环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侯慧芝,吕军峰,郭天文,张国平,张平良,张绪成. 2014

[13]陇中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效应. 侯慧芝,吕军峰,张绪成,杨如萍,郭天文. 2010

[14]不同栽培模式对大麦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徐银萍. 2015

[15]不同栽培模式对大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 2015

[16]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张小红,张绪成. 2012

[17]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春小麦耗水、产量和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 侯慧芝,吕军峰,郭天文,张国平,董博,张绪成. 2014

[18]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张平良,郭天文,侯慧芝,吕军峰,谭雪莲. 2011

[19]不同根区温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炜,杨君林,许安民,张建平,田霄鸿,高亚军. 2010

[20]覆膜穴播方式对旱地小麦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积累的影响. 谢永春,张平良,郭天文,姜小凤,侯慧芝.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