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黄海及东海北部主要鱼类的营养级和食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白怀宇 1 ; 王玉堃 2 ; 张廷廷 2 ; 黄凌风 1 ; 孙耀 2 ;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营养级;食性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0-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2011~2014年间在黄海及东海北部采集的36种海洋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计算底层饵料贡献比(Bp)来确定鱼类的食性,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计算其营养级(TL)。结果显示,这36种鱼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75~4.34,平均值为3.47。其中,4种为完全浮游生物食性,8种为底栖生物食性,完全底栖生物食性为12种,混合食性为12种。中(TL=3.5~4)、低(TL<3.5)营养级的种类占大多数(91.67%),而高营养级(TL>4)种类较少,仅为3种,且全部为混合食性。营养级的研究结果与1986、1992和2004年的研究对比发现,个别种类发生了改变。如蓝点马鲛(Sconberonorus niphonius)营养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黄鲫(Setipinna t)aty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食性的研究结果与2004、2009和2011年的研究对比发现,有些种类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如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有些种类食性几乎没有变化,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 相关文献

[1]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伊犁河流域鱼类群落营养级初步研究. 王迪,张燕,李云峰,倪朝辉,茹辉军. 2023

[2]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的食性研究. 余景,赵漫,陈丕茂,张月平. 2016

[3]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评述. 薛莹,金显仕. 2003

[4]松花江哈尔滨段三种鮈亚科鱼类的食性与营养级分析. 李晓雪,刘伟,唐富江,王继隆,战培荣,应承. 2013

[5]雅鲁藏布江中游六种鱼类营养级估算. 朱挺兵,杨德国. 2019

[6]珠江口浅海4种经济虾类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 余景,陈丕茂,冯雪. 2016

[7]长江口近海小黄鱼食性及营养级分析. 林龙山. 2007

[8]长江口水生动物食物网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徐超,王思凯,赵峰,杨刚,庄平. 2019

[9]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口虾蛄食性分析. 宁加佳,杜飞雁,王雪辉,谷阳光,王亮根,李亚芳. 2016

[10]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动态的季节性变化. 李斌,郑宇辰,徐丹丹,陶敏,李红. 2023

[11]珠江斑鱯食性的调查与分析. 胡隐昌,邬国民,陈焜慈,李恒颂,邓国成,李大疆. 2000

[12]广东鲂仔幼鱼生长与食性的研究. 谢刚,叶星,许淑英,潘德博,庞世勋,祁宝伦,苏植蓬. 2000

[13]汕尾甲湖湾附近海域鱼类结构季节变动研究. 黄吉万,李腾,孙典荣,刘岩,刘胜男,单斌斌,杨长平. 2018

[14]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长江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研究. 闫光松,张涛,赵峰,王思凯,杨刚,王妤,章龙珍. 2016

[15]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隋昊志,韩东燕,薛莹,麻秋云,徐宾铎,任一平. 2017

[16]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食物网结构研究. 张博伦,郭彪,于莹,徐晓甫,王硕. 2019

[17]基于营养级法的福建省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评估探析. 岳冬冬,吕永辉,于航盛,李旭君. 2018

[18]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石娟,刘永,李纯厚,王腾,赵金发,宋晓宇,谢宏宇. 2024

[19]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食物网结构的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5

[20]基于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三峡水库主要鱼类营养级研究. 何春,邓华堂,王果,刘寒文,沈子伟,刘绍平,段辛斌,陈大庆,李云.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