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盼 1 ; 刘玉涛 1 ; 王宇先 1 ; 杨慧莹 1 ; 徐莹莹 1 ; 王俊河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国家玉米体系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

关键词: 半干旱区;玉米;深松耕作;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产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6 年 04 期

页码: 23-26

摘要: 为探讨深松耕作在半干旱地区效果,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秋季深松(A)、春季深松(B)、常规耕作(旋耕)(C)对耕层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25cm土层内处理A和处理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处理B和处理C土壤容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深松增加了土壤蓄水量,处理A的土壤含水量在3个土层中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处理B和处理C;处理A产量(11 274kg·hm-2)最高,处理B产量为11 018kg·hm-2,分别较处理C增产8.70%、5.86%,且处理A、处理B与处理C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 相关文献

[1]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2014

[2]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2010

[3]不同利用方式紫花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比较研究. 高超,张月学,陈积山,邸桂俐,潘多锋. 2015

[4]黑龙江早熟地区深松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状态的影响. 杨耿斌,刘兴焱,王立春,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毛彦芝. 2014

[5]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杨慧莹,王宇先,徐莹莹,王俊河. 2016

[6]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王晨,王宇先,徐婷. 2021

[7]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陈海军,巩双印,李金良,张作峰,陈凤芝,张崎峰. 2011

[8]垄改平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辉,刘兴焱,何长安,杨耿斌,纪春学,张恒. 2014

[9]黑龙江省早熟区玉米平作种植技术的研究. 王辉,刘兴焱,何长安,杨耿斌,纪春学,张恒,程睿钰. 2014

[10]玉米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及其与子粒灌浆和脱水相关性分析. 戴凌燕,刘玉涛,殷奎德,王宇先,迟莉,张树权. 2017

[11]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石绍河,肖佳雷,刘宝海,符强,薛英会,刘立超,王贵江,李炜. 2011

[12]秸秆还田方式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钱春荣,葛选良,樊景胜. 2019

[13]高纬寒地不同玉米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张崎峰,蔡鑫鑫,吴振明,李金良,陈海军,刘显元,项鹏,吴瑶. 2017

[14]不同深松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伟. 2011

[15]不同耕作方式对黑河地区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张崎峰,巩双印,李金良,陈海军,陈凤芝,张作锋,蔡鑫鑫. 2011

[16]耕作方式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玉涛,王宇先,张树权,郑丽华,杨慧莹,连永利,宋玉发. 2012

[17]齐齐哈尔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探讨. 孙先明. 2023

[18]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 赵泽松,黄琰,马春梅,龚振平,杨悦乾,宋秋来,董守坤,张磊. 2010

[19]保护性耕作对贫瘠型黑土区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马星竹,周宝库,张喜林,魏丹,张丽莉. 2009

[20]有机肥替代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综合评价. 杨忠赞,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张一雯,刘亦丹.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