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定位及qTBN5近等基因系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代资举 1 ; 王新涛 1 ; 杨青 1 ; 王艳 1 ; 张莹莹 1 ; 席章营 1 ; 李保全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设计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近等基因系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8 年 08 期

页码: 1127-1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立足于发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利用郑单958骨干亲本郑58和昌7-2构建的188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家系群体,结合288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的连锁图谱和2年玉米雄穗分枝数表型数据,运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5个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一致性主效QTL,分别位于玉米5条染色体上。通过连续回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位于bin 5.05的控制雄穗分枝数主效QTL-qTBN5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对基因遗传效应进行了验证,并将qTBN5进一步定位在13.2 Mb区间之内,为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 相关文献

[1]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 张莹莹,张君,孙海潮,张盼,董文恒,李永江,史丽丽,卢道文,张凤启,庞文喜. 2024

[2]玉米shrunken2突变体中醇溶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韩小花,晋玉宽,周波,刘康,廖勇,范艳萍,田雯,王振华. 2024

[3]玉米品质基因聚合对子粒氨基酸组分及醇溶蛋白的影响. 韩小花,岳润清,郭书磊,燕树锋,卢彩霞,范艳萍,陈娜娜,刘璐,傅晓雷,池海锋,铁双贵. 2018

[4]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QTL. 韩赞平,陈彦惠,刘海英,赵瑞芳,郭书磊. 2017

[5]玉米丝裂病的抗性QTL定位. 魏昕,李丽华,王振华,宋锐,曾兴,张志明,荣廷昭,潘光堂. 2009

[6]玉米花丝颜色基因qSC10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代资举,张莹莹,王新涛,杨青,王艳,李保全. 2021

[7]基于ILs玉米抗旱相关位点分析. 张自愿,李晶晶,景建洲,王利锋,曹言勇,王浩,李会勇. 2014

[8]基于SNP芯片玉米抗倒性状的QTL定位. 燕树锋,范艳萍,刘海芳. 2022

[9]优质蛋白玉米近等基因系的创建及应用潜势研究. ShuangGui Tie,铁双贵,JianShuang Qi,齐建双,JianJun Sun. 2008

[10]以铭贤169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Ju4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构建. 王凤涛,冯晶,蔺瑞明,徐世昌. 2017

[11]高赖氨酸玉米近等基因系创建及胚乳质地变异研究. 齐建双,李建军,铁双贵,孙建军,卢彩霞,朱卫红,周珂,陈彦惠. 2006

[12]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抗性基因利用状况及分子聚合育种进展. 许为钢,许为钢,胡琳,张磊,董海滨,雷振生,郑天存,崔党群,杨兆生,赵中武. 2009

[13]以铭贤169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Ju4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构建. 王凤涛,冯晶,蔺瑞明,徐世昌. 2016

[14]小麦Glu-A1位点1亚基和Null亚基间品质效应的差异. 昝香存,董海滨,王根松,张磊,王会伟,高崇,赵明忠,许为钢. 2013

[15]利用水稻F_2群体对其抽穗期和株高的QTL定位. 侯磊磊,王付华,尹海庆,王生轩,陈献功,王越涛,孙建军,白涛. 2012

[16]谷子籽粒类黄酮含量和粒色的QTL定位. 秦娜,叶珍言,朱灿灿,付森杰,代书桃,宋迎辉,景雅,王春义,李君霞. 2024

[17]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马朝芝. 2006

[18]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抗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的QTL分析. 卢为国,盖钧镒,郑永战,李卫东. 2006

[19]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QTL分析. 张红梅,李海朝,自翔,顾和平,袁星星,陈华涛,崔晓艳,陈新,卢为国. 2015

[20]大白菜DH群体TuMV抗性的QTL定位与分析. 张晓伟,原玉香,王晓武,孙日飞,武剑,谢从华,蒋武生,姚秋菊.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