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全球中华鲎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俊华 1 ; 吴宙 1 ; 冯炳斌 1 ; 邓帅帅 1 ; 甄文全 1 ; 廖永岩 1 ; 颉晓勇 2 ; Kit Yue Kwan 1 ;

作者机构: 1.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鲎;濒危物种;种群趋势;海洋保护地;增殖放流

期刊名称: 生物多样性

ISSN: 1005-0094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621-6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鲎是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是世界现存4种鲎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河口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同时其血液被用于生产医用检验试剂--鲎试剂.中华鲎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相当狭窄,仅局限于日本濑户内海向南延伸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的太平洋西岸海域,其中在中国东岸和日本南部海域的历史产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鲎种群数量出现了显著减少, 2019年中华鲎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正式更新为濒危(EN),明确了中华鲎资源呈现全球性衰退的状态,究其原因可归纳为鲎生境破坏和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在开展鲎资源保护的实践工作中,作者深刻反思当前鲎资源保护在海洋保护区划定、增殖放流及科普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包括加快完善种群基线数据,制定标准化种群和生境基线监测指南,构建科学放流体系等,以期推进全球范围内的中华鲎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

  • 相关文献

[1]夏季广东省鲎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李银康,鲍虞园,林吴颖,KWAN Kit Yue,饶义勇,颉晓勇. 2023

[2]黄河流域淡水鱼类多样性和保护. 赵亚辉,邢迎春,吕彬彬,周传江,杨文波,赵凯. 2020

[3]圆口铜鱼人工驯养繁育进展与展望. 孙志禹,朱挺兵,杨德国,李翀,吴兴兵. 2020

[4]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在海洋牧场构建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李真真,关长涛,公丕海,王腾腾,刘超,李梦杰. 2014

[5]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6]菜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7]渤海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量变化. 单秀娟,金显仕,李忠义,陈云龙,戴芳群. 2012

[8]许氏平鲇的食物组成及其食物选择性. 张波,李忠义,金显仕. 2014

[9]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成为为,汪登强,危起伟,王成友,杜浩,吴金明,李雷. 2014

[10]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历程与定义分类概述. 陈丕茂,舒黎明,袁华荣,冯雪,佟飞,陈权,陈钰祥,于杰,陈国宝,余景,曾雷,黎小国. 2019

[11]使用微卫星标记评估北部湾长毛对虾增殖放流效果. 刘胜男,孙典荣,刘岩,杨长平,单斌斌,周文礼. 2019

[12]象山港黄姑鱼增殖群体早期生态适应特征. 张辉,姜亚洲,袁兴伟,林楠,凌建忠. 2020

[13]天津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及展望(英文). . 2019

[14]绥芬河大麻哈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王继隆,刘伟,杨文波,李培伦,王维坤. 2019

[15]基于Ecopath模型的珠江口6种增殖放流种类生态容纳量估算. 刘岩,吴忠鑫,杨长平,单斌斌,刘胜男,孙典荣. 2019

[16]红鳍笛鲷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监测. 付亚男,林琳,肖雅元,李纯厚. 2017

[17]回捕牙鲆生长和摄食状况调查研究. 宋立民,于清海,袁立来,司飞,任玉芹,任建功,张红涛,李楠. 2019

[18]mtDNA和微卫星标记在放流牙鲆和非放流牙鲆鉴定中的应用. 童爱萍,司飞,刘海金,王桂兴,于清海,王玉芬,姜秀凤,侯吉伦. 2015

[19]广东主要海洋经济物种增殖放流初期存活率探讨. 周艳波,陈丕茂,冯雪,袁华荣. 2020

[20]空间信息技术在海洋牧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祖立,张胜茂,戴阳,章守宇.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