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气候因子对黑龙江省茶藨子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文博 1 ; 吴立仁 2 ; 郭佰涛 1 ; 张磊 1 ; 周双 1 ; 周春薇 1 ; 房磊 1 ; 李鹏举 1 ; 刘佳 3 ; 段亚东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黑龙江省绥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茶藨子属;气候因子;地理分布格局;冗余分析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2638-26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影响植物分布的诸多因素中,气候因子是最主要的因素.为探究气候因子对茶藨子属(Ribes)植物在黑龙江省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以6种茶藨子属植物为对象,利用ArcGIS技术,根据茶藨子属植物在黑龙江省地理分布点的经纬度信息和从WorldClim数据库中提取各分布点气候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Max?Ent模型、统计分析、线性回归方程、冗余分析以及蒙特卡洛检验等分析手段,量化各气候因子对茶藨子属植物地理分布差异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1)茶藨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的西北地区及东南地区,其中在西北地区分布尤为密集,具有明显的分布区重叠现象,分布区整体上具有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且Max?Ent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吻合.(2)降水量变异系数、等温性、年降水量、干燥度和最干月降水量主要影响黑龙江省茶藨子属植物在经度上的分布;最冷季度平均气温和最湿季度降水量主要影响黑龙江省茶藨子属植物在纬度上的分布.(3)冗余分析表明,气候因子在两轴的合计解释率为100%;蒙特卡洛检验进一步表明,对黑龙江省茶藨子属植物沿经纬度分布差异解释率最高的3个气候因子分别为:最冷季度平均气温(85.7%)、年降水量(54.2%)、最暖月最高气温(42.8%),表明这3个气候因子主导茶藨子属植物在黑龙江省的地理分布格局.

  • 相关文献

[1]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张志文,白宏超,刘争,李文光,杨光,郑宝江. 2024

[2]长期不同施肥对暗棕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杨芊葆,范分良,王万雄,梁永超,李兆君,崔喜安,魏丹. 2010

[3]长期施用尿素对东北黑土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 周晶,姜昕,周宝库,马鸣超,关大伟,赵百锁,陈三凤,李俊. 2016

[4]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稳定性分析. 邵立刚,车京玉,王岩,李长辉,马勇,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邹东月,田超,王志坤.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