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HPLC测定黄曲霉菌侵染后花生种子中6种芪化物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琴飞 1 ; 应东山 1 ; 洪彩香 1 ; 李莉萍 1 ; 王明 1 ; 张如莲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花生;白藜芦醇;芪化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3 年 35 卷 04 期

页码: 428-4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受黄曲霉菌侵染后花生种子中白藜芦醇糖苷(Piceid)、白皮杉醇(Piceatannol)、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两种白藜芦醇二聚体(ε-viniferin、δ-viniferin)和紫檀芪(Pterostilbene)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探索不同种植年度和地区的花生种子,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6种芪化物的合成规律,采用PurospherSTAR RP-18e色谱柱(Hiber1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和2%甲酸水溶液三元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306nm,流速1mL/min。结果显示,6种芪化物线性范围在1~100mg/L之间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 0~0.999 9之间;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4.7%;检出限为0.01~0.05mg/L;加标回收率在95.2%~102.0%之间(n=3);所测两个品种的花生种子在受到黄曲霉菌侵染后,6种芪化物总含量在不同种植年度间变化差异较小,分别为1.23和0.40μg/g;在不同种植地区间变化差异较大,分别为33.69和71.08μg/g,品种间芪化物合成量与侵染率呈负相关。

  • 相关文献

[1]花生种子中芪化物的合成与抗黄曲霉菌产毒的相关性研究. 王琴飞,王明,李莉萍,高玲,应东山,张如莲. 2015

[2]花生种子中芪化物的合成与抗黄曲霉菌产毒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王琴飞,王明,李莉萍,高玲,应东山,张如莲. 2016

[3]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对花生叶片白藜芦醇及其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王琴飞,许强,张如莲,刘迪发,应东山,王明,李莉萍. 2015

[4]花生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王琴飞,李景明,张如莲. 2009

[5]bukUV-C诱导对花生植株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影响. 陈贵娜,王琴飞,李景明,黄绵佳. 2010

[6]HPLC-ELSD法测定木薯叶片中海藻糖的含量. 何秀全,彭明,张家明. 2013

[7]抗癌药物白藜芦醇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吕中,李菊,符悦冠,陈嵘,荣凯峰. 2011

[8]虎杖发酵液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王辉,董悦生,秦建全,王亚俊,修志龙. 2010

[9]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仔猪回肠黏膜形态、抗氧化能力、紧密连接蛋白及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符清瑶,施力光,周汉林,曹婷,马中华,姜宏正,荀文娟. 2021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的白藜芦醇. 王明月,吕岱竹,尹桂豪,贺利民. 2003

[11]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贮藏过程中品质和AGEs含量的变化. 谷满屯,盛占武,郝旺珺,商文婷,郑丽丽,艾斌凌,张伟敏. 2016

[12]H_2O_2诱导不同品种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合成变化. 王琴飞,汪彪,张如莲,应东山,王明. 2016

[13]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与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符清瑶,曹婷,施力光,马中华,姜宏正,荀文娟. 2021

[14]等离子体协同白藜芦醇改性香蕉淀粉及其性质. 孙颖,郑丽丽,郑晓燕,杨旸,校导,艾斌凌,张正科,盛占武. 2023

[15]芪合酶基因转化番茄产生白藜芦醇的研究. 谭琳,康由发,马兵刚,郑学勤. 2003

[16]珍珠豆型花生脂肪酸变化规律研究. 符海泉,杨伟波,李东霞,徐中亮,尹欣幸,张宁. 2019

[17]海南花生果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刘小玉,付登强,余凤玉,杨伟波,尹欣幸. 2020

[18]花生植株和土壤水浸液对木薯幼苗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益,刘子凡,刘治,黄洁,魏云霞,符厚隆. 2023

[19]海南花生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符海泉,杨伟波,李东霞,李虹. 2015

[20]武鸣县木薯间作花生、大豆的高产高效模式. 韦小贞,尹成和,李兆贵,韦艳春,马汉宝,许晓芳,黄柏玲,黄洁.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