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宁春4号×河东乌麦F_(6:7)家系籽粒蛋白质性状及候选基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佳静 1 ; 毛馨缘 1 ; 王新杰 1 ; 李清峰 1 ; 刘彩霞 1 ; 张雪婷 1 ; 赵补全 1 ; 亢玲 1 ; 李前荣 1 ; 王掌军 1 ;

作者机构: 1.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家系;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转录组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3 年 12 期

页码: 3475-34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宁春4号和河东乌麦杂交、自交F_(6:7)家系进行籽粒蛋白质性状及候选基因分析,以期挖掘与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的基因,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蛋白质性状差异较大的2个亲本(宁春4号和河东乌麦)及其杂交、自交的551个F_(6:7)家系为材料,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通过高、低值株系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注释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鉴定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基因。【结果】籽粒蛋白质相关性状在F_(6:7)家系中均出现明显分离,分布均呈连续正态分布。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5.64%、33.31%和39.06 mL,介于双亲该性状值之间,其中,超中亲比例为29.04%~77.31%,超高亲比例为7.08%~39.56%;变异系数排序为沉降值(10.99%)>湿面筋含量(6.07%)>粗蛋白含量(5.70%),且三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551个F_(6:7)家系被聚为四大类群(Ⅰ~Ⅳ),分别包括148、125、171和107个家系,其中,类群Ⅳ的平均粗蛋白含量(16.87%)、湿面筋含量(35.96%)和沉降值(45.02 mL)均最高,为优异类群。根据高、低值株系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从中筛选出4368个DEGs,其中,970个为上调表达,3398个为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差异表达主要发生在细胞区域,涉及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器等组分,同时也发生在细胞连接等部位,通过调节结合、催化等分子功能,引起细胞过程、代谢过程、胁迫反应和应激反应为主的生物过程协同变化。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DEGs显著富集到9条代谢通路(P<0.05),其中筛选出4条与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及其DEGs,10个DEGs与组氨酸代谢、21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8个与酪氨酸代谢、8个与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相关,其中有7个DEGs上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F_(6:7)家系出现许多超亲类型,其中沉降值具有较大改良潜力。类群Ⅳ为籽粒蛋白质性状优异类群,可用于蛋白质性状优异品种的育种实践。基于富集功能分析筛选出组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酪氨酸代谢、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4条通路与小麦籽粒蛋白质性状调控机制有关,并鉴定出7个与籽粒蛋白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 相关文献

[1]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5家系的籽粒品质性状及其QTL分析. 王掌军,许娜丽,王新华,马冬花,杨杰,李清峰,刘彩霞,刘凤楼,亢玲,张双喜. 2021

[2]马铃薯转录组EST-SSR挖掘及其多样性分析. 巩檑,程永芳,甘晓燕,陈虞超,聂峰杰. 2015

[3]黑果枸杞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 尹跃,安巍,赵建华,王亚军,樊云芳,曹有龙. 2019

[4]银川羊角椒雄性不育两用系转录组与代谢组关联分析. 颜秀娟,何鑫,赵云霞,高晶霞,王学梅. 2021

[5]旱胁迫和复水处理后马铃薯转录因子的转录组分析. 巩檑,张丽,聂峰杰,陈虞超,甘晓燕,石磊,宋玉霞,郭志乾,王峰. 2015

[6]西瓜果实网条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王志强,杜慧莹,李程,郭松,田梅,杨万邦,于蓉. 2024

[7]滩羊羊毛与毛囊发育相关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马丽娜,于洋,马青. 2021

[8]盐胁迫下玉米离子变化及转录组分析. 朱永兴,关雅静,李新,张春义. 2021

[9]宁春4号优选系改良的遗传机制研究. 杨长刚,Momal Baloch,柳娜,张雪婷,李前荣,陶媛,韩蕾,王世红,杨春武. 2024

[10]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的遗传相关及QTL定位. 董建力,白海波,吕学莲,朱永兴,李树华,惠建. 2015

[11]小麦品种兰考5号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和单体定位. 姚强,贺苗苗,陈宏灏,郭青云,井金学. 2010

[12]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春性F1杂种的优势表现及与叶绿素含量和同工酶谱的关系. 魏亦勤,张改生,李树华,李国庆,刘旺清,李红霞,张双喜,龚月娟,裘敏,王平. 2001

[13]小麦不同器官碳同位素分辨率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树华,许兴,张艳铃,景继海,朱林,雍立华,王娜,白海波,吕学莲. 2010

[14]小麦不同器官碳同位素分辨率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树华,许兴,张艳铃,景继海,朱林,雍立华,王娜,白海波,吕学莲. 2010

[15]河套灌区超级小麦育种探讨. 尹志深. 2006

[16]矮秆大穗型小麦品系产量潜力及主要性状的研究. 董建力,任贤,许兴,惠红霞. 2000

[17]高渗溶液鉴定小麦抗旱性的方法研究. 惠红霞,李树华,许兴. 2000

[18]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及相关指标数量遗传分析. 王娜,许兴,李树华,景继海,何军,朱林,董建力,雍利华. 2010

[19]基于性状和分子标记的小麦抗旱近等基因系的分离. 董建力,白海波,朱永兴,吕学莲,王娜,李树华. 2016

[20]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宁夏改种冬麦的沙尘暴防治为例. 隋玉柱,袁汉民.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