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氮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忠明 1 ; 孙景玲 2 ; 杨蕊菊 2 ; 杨君林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张掖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甘肃农业大学

关键词: 施氮量;硝态氮;动态变化;小麦玉米间作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0 年 24 卷 05 期

页码: 1056-1061+10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0、210、420和630kg/hm2(NO、N1、N2和N3)4种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NO 3--N)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整体表现为N3>N2>N1>N0。各生育时期低氮水平下0~60cm土层,中、高氮水平下的0~8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显著。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作物生育时期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小麦挑旗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而6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N0处理硝态氮累积量各生育时期变化差异较小。小麦与玉米共生期内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玉米带>小麦带,差异最大的时期为小麦灌浆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运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施氮后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小麦带增加了10.53~62.53kg/hm2,玉米带增加了17.91~70.39kg/hm2。优化氮肥施用比例,适当降低小麦播前施氮量可减小土壤硝态氮深层淋溶的风险。

  • 相关文献

[1]甘肃省河西绿洲干旱灌区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杨君林,马忠明,张立勤,徐生明,连彩云. 2016

[2]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马忠明,杜少平,王平,包兴国. 2011

[3]长期定位施肥对灌漠土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马忠明,杜少平,王平,包兴国. 2012

[4]施氮和土壤水热条件对休耕季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刘姝彤,马忠明,王智琦,赵凡,金军民. 2020

[5]种植密度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及动态变化的影响. 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葛玉彬. 2018

[6]全膜覆土一茬和二茬小麦蓄水保墒效应研究. 鲁清林,柴守玺,张礼军,杨发荣,周洁. 2013

[7]施氮量对河西绿洲灌区垄作春小麦土壤水氮动态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马忠明,张立勤,王智琦,连彩云,薛亮. 2015

[8]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带田土壤水分及硝态氮的影响.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 2012

[9]覆膜穴播方式对旱地小麦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积累的影响. 谢永春,张平良,郭天文,姜小凤,侯慧芝. 2015

[10]陇东旱地苹果园不同地面覆盖模式的水分与养分效应. 尹晓宁,董铁,孙文泰,牛军强,刘兴禄,马明. 2021

[11]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条件下旱作玉米生长季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特征. 张建军,党翼,赵刚,樊廷录,王磊,程万莉,李尚中,王淑英,雷康宁. 2020

[12]PAL肥料氮素释放规律及其对大麦生长的影响. 郭全恩,郭天文,王益权,刘军,南丽丽,曹发魁,武天云. 2006

[13]施肥对小麦/玉米带田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汤莹,杨君林,崔云玲,赵建华. 2022

[14]垄膜集雨对苹果园土壤氮素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张坤,孙文泰,刘小勇,马明,王发林. 2012

[15]施氮和豌豆/玉米间作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吴科生,宋尚有,李隆,孙建好,包兴国,李伟绮. 2014

[16]甘肃陇东旱塬不同树龄苹果园矿质氮的分布和积累特征. 刘小勇,董铁,张坤,张辉元,王发林. 2010

[17]水氮耦合对绿洲灌区土壤硝态氮运移及甜瓜氮素吸收的影响.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 2014

[18]施氮量对北方梯田旱地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王平生,马忠民,韩宏,杨虎德,黄青岩,赵万千. 2016

[19]施氮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土壤硝态氮、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王景才. 2015

[20]灌水次数与施氮量互作对胡麻/玉米带田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王晓娟,卢旭,何海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