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粘虫hsc70克隆及其密度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鸿波 1 ; 戴长庚 1 ; 张昌容 1 ; 何永福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粘虫;Mshsc70;种群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825-8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昆虫种群密度的升高往往成为一种胁迫因子。粘虫在低密度下形成散居型,而在高密度下则形成群居型。本研通过比较hsc70在两型粘虫中的表达模式,究旨在探索hsc70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a响应密度胁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粘虫hsc70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特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该基因在两型粘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6龄幼虫、蛹和成虫)、5龄幼虫不同组织(头、表皮、前肠、中肠、后肠和马氏管)以及群居和分离处理后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克隆得到的HSC70基因命名为Mshsc70(GenBank登录号:MH669276),全长cDNA长2 184 bp,开放阅读框为1 965 bp,编码65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MsHSC70具有HSP70家族典型的结构域,即IDLGTTYS(11-18aa),IFDLGGGTFDVSLL (198-211 aa)和IVLVGGSTRIPKVQQ (341-355 a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sHSC70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大螟Sesamiainferens、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HSC70的相似性高达99%;基于HSC70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粘虫与夜蛾科(Noctuidae)昆虫的亲缘关系最近。Mshsc70在两型粘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均表达,hsc70的表达量在1龄和5龄中的表达量较散居型显著上调,而在2-3龄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除表皮和前肠外,群居型粘虫的其他组织中hsc7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散居型。散居型粘虫经群聚饲养36h后,hsc70显著上调表达,表达量是对照的3.17倍,而群居型粘虫经分离饲养36 h后,hsc70的表达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粘虫的种群密度是决定粘虫hsc70表达的一个重要因子。

  • 相关文献

[1]粘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鸿波,戴长庚,张昌容,何永福,胡阳. 2018

[2]贵州甘蔗粘虫发生规律、原因及防治. 张正学,李向勇,周玉飞,卢加举. 2013

[3]有机生产模式下牧草粘虫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宋高翔,杨胜林,王普昶. 2011

[4]粘虫在贵州成功越冬的实证. 李鸿波,王维滔,陈亚雄,叶照春,朱峰,何永福. 2017

[5]粘虫生长发育和寄主选择性与不同玉米品种生化物质含量的关系. 李鸿波,何永福. 2019

[6]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动物疫病中的应用. 杨丽娟,冉丹丹. 2013

[7]冠突散囊菌不同生长阶段MAT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葛永怡,吴石平,谭玉梅,刘永翔,刘作易. 2015

[8]Taqman探针RT-qPCR法检测柑橘黄龙病与海南柑橘主产区黄龙病现状. ,康秀晗,李德飞,陈惠查,黄家权. 2020

[9]红掌佛焰苞基因q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杨澜,杨光穗,李崇晖,牛俊海,尹俊梅. 2015

[10]努比亚山羊妊娠前期饲喂N-乙酰半胱氨酸对VEGFD、VEGFR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韦仕南,周志楠,骆金红,敖叶,陈祥.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