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史桂荣 1 ; 郑富贵 2 ; 曹靖生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

2.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大豆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 哈尔滨 150086, 哈尔滨 150086

关键词: 玉米;杂优模式;黑龙江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1 年 17 卷 04 期

页码: 18-21

摘要: 利用从初步确定的黑龙江省主要玉米种质四大优势类群中各选取2个自交系,按Griffing模式配制得到28个双列杂交种,并用这8个自交系与其它类群的3个自交系按NC-Ⅱ设计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 24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长 3群× Mo17群为长穗、大粒、熟期适宜类型,是适于黑龙江省生态条件要求的杂优模式。Mo17群×唐四平头群为大穗、大粒型、中晚熟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长3群×红玉米群为稳产、早熟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长3群×唐四平头群及甸 11×唐四平头群、吉 818 × Mo17群具有较高的产量杂种优势,目前生产上无这几种杂优模式品种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优利用模式分析. 苏俊,李春霞. 2004

[2]1980—2012年黑龙省玉米种质资源及其杂种优势利用回顾. 靳晓春,王俊强,蒋佰福,牛忠林,邱磊,吴丽丽,夏永伟. 2016

[3]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优利用模式分析. 苏俊,李春霞. 2000

[4]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品种情况分析. 李春霞. 2002

[5]20份玉米农家种质优势类群的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王巍,王远路. 2013

[6]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李金霞,何长安,王海玲,齐洪海,黄峰华,毕洪文. 2020

[7]黑龙江省“水玉米”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史桂荣. 2001

[8]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玉米优化施肥——以双城为例.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佟玉欣,刘颖,张明怡. 2015

[9]黑龙江省常用玉米杂交种光周期特性的研究. 史桂荣,曹靖生,郭小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 2004

[10]成本收益视角下黑龙江省种植结构调整效益分析. 赵星棋,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徐杰飞,郭美玲. 2021

[11]黑龙江春玉米种植区高产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分析. 戴凌燕,刘玉涛,王宇先,殷奎德,唐呈瑞,迟莉,张树权. 2015

[12]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苏俊,闫淑琴. 2008

[13]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现状与对策. 许健,陈清利,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周超,孙培元,兰红宇. 2018

[14]牡丹江地区玉米的亲本优势类群及杂优模式. 白艳凤. 2009

[15]Mo1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王巍. 2007

[16]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的研究与利用. 闫淑琴,苏俊. 2005

[17]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主要玉米种质资源和杂优模式. 白艳凤. 2009

[18]Mol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王巍. 2007

[19]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耐寒能力评价. 王连敏,王立志,李忠杰,李锐,王春艳,刘功,中本和夫. 2007

[20]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在黑龙江省的高产栽培技术. 孙彦良,夏善勇,吴立成,孟兆华.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