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粳稻苗期耐冷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传铭 1 ; 王立志 2 ; 张喜娟 2 ; 杨贤莉 2 ; 王洋洋 1 ; 侯本福 1 ; 崔士泽 2 ; 李青超 3 ; 刘凯 4 ; 马瑞 5 ; 冯延江 6 ; 来永才 4 ; 李红宇 1 ; 姜树坤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寒地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

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粳稻;高密度连锁图谱;苗期;耐冷;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25 年 39 卷 001 期

页码: 82-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挖掘鉴定耐冷基因,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水稻低温冷害最简单、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方法】利用丽江新团黑谷/沈农265衍生的包含144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人工气候室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的包含282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苗期耐冷性QTL定位和互作分析。【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QTL,分别定位于水稻的1、8、10和12号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33%~19.86%。其中,q CTS1、q CTS10和q CTS12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强耐冷亲本丽江新团黑谷,q CTS8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沈农265。主效QTLq CTS12定位在12号染色体的15.98Mb-16.37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396.67 Kb。q CTS1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9.20 Mb-9.50 Mb间,物理图谱区间为299.85 kb。q CTS8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26.09Mb-26.15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55.05Kb。q CTS10定位在10号染色体的11.13Mb-11.21Mb间,物理图谱区间为85.82kb。进一步分析发现,除q CTS1-q CTS8之间存在负向互作外,其余QTL间的互作表现为加性效应。【结论】利用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结合包含2818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QTL,其中3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强耐冷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可为耐冷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同时为阐明水稻苗期耐冷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耐冷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扈光辉. 2008

[2]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芽期耐冷鉴定研究. 郭震华,周雪松,王立楠,蔡丽君,潘国君. 2024

[3]花期低温胁迫对寒地水稻花粉粒及剑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杜晓东,蔡永盛,赵海新,陈书强,徐令旗,杨丽敏. 2023

[4]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耐延迟型冷害能力鉴定. 孙世臣,张凤鸣,洛育. 2010

[5]水稻新品种龙粳3033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郭震华. 2021

[6]低温发芽检测玉米耐冷性研究. 靳晓春,蒋佰福,牛忠林,邱磊,吴丽丽,夏永伟,姚亮亮,李如来,于洋. 2018

[7]玉米耐冷的生理与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于滔. 2016

[8]水稻叶绿素含量动态QTL分析. 刘进,王嘉宇,姜树坤,徐正进. 2012

[9]不同年份水稻抽穗期和穗部性状QTL分析. 任春元,范淑秀,刘进,朱琳,杨绮文,刘丹,马殿荣,王嘉宇. 2017

[10]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李永祥,李春辉,杨俊品,杨华,程伟东,汪黎明,李凤艳,李会勇,王延波,李淑华,扈光辉,刘成,黎裕,王天宇. 2020

[11]不同温度对寒地粳稻萌发的影响. 谭贺,曾宪楠,赵洪亮,张佳华,许显滨. 2013

[12]大气CO2浓度变化对东北粳稻抽穗进程及产量影响. 卞量阳,张文忠,张佳华,许显滨,冯延江. 2013

[13]黑龙江寒地粳稻现状与发展战略. 韩贵清. 2010

[14]花药培养在早粳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孙岩松,潘国君,张淑华,张云江,关世武. 1999

[15]黑龙江省稻米品质分析. 赵镛洛,张云江,王继馨,张淑华,张兰民,李大林,吕彬,单莉莉. 1999

[16]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15N吸收的影响. 焦峰,李建辉,王秋菊,翟瑞常. 2015

[17]黑龙江省粳稻品种的品质现状与评价. 孟庆虹,李霞辉,卢淑雯,潘国军. 2010

[18]21份引进BMR饲草高粱萌发期苗期耐旱耐盐性评价. 郝培彤,李玉龙,栾瑞涛,王建丽,王显国. 2018

[19]黑龙江自然低温下水稻苗期耐冷种质资源鉴定. 丁国华,白良明,孙世臣,姜树坤,王彤彤,曹良子,夏天舒,杨光,赵宏亮,湛立伟,张凤鸣. 2018

[20]苗期叶片损伤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宇先,于海林,董杨,刘玉涛,杨慧莹,徐莹莹,高盼,赵蕾.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