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谭福忠 1 ; 刘兴焱 1 ; 杨耿斌 1 ; 何长安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极早熟;玉米;生产;发展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07 年 07 期
页码: 16-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极早熟玉米在我国的玉米种植全局中具有分布边远、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大等特点,在我国边远地区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较为特殊的作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极早熟玉米种植面积呈迅速扩大趋势,种植面积将由现在的33.3万hm2左右增加到67万hm2,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就极早熟玉米的生产状况及发展对策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极早熟玉米品种发展现状与趋势. 何长安. 2010
[2]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南北73与栽培技术. 陈海军,鞠伟,巩双印,李金良,陈凤芝,吴瑶,吴俊彦. 2020
[3]极早熟玉米自交系kl_3的选育、评价及利用. 刘兴焱,王巍,谭福忠,林彦军,王男,杨广东,杨耿斌. 2005
[4]极早熟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初步研究. 谭福忠,韩翠波,邹双利,刘振江,籍依安. 2008
[5]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克玉18. 何长安,纪春学,王辉,杨耿斌,张恒,刘兴焱. 2017
[6]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克玉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巍,刘兴焱,何长安,纪春学,杨耿斌,王辉,张恒. 2014
[7]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能力与发展探讨. 申惠波,刘峰,滕险峰,李波,富相奎. 2012
[8]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朱梓菲,刘鑫磊,薛永国,栾晓燕,矫江. 2020
[9]黑龙江省发展向日葵生产的意义. 孙彦柱. 2016
[10]“十五”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思考. 苏俊. 2000
[11]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 张瑞博. 2008
[12]关于完善黑龙江省玉米区域生产试验工作的思考. 王永. 2004
[13]美国玉米科研生产实践对黑龙江玉米发展的启示. 张树权,张世煌,陈新平,谢瑞芝,董志强,张文英,王荣焕. 2012
[14]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郭晓明. 2006
[15]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现状与对策. 许健,陈清利,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周超,孙培元,兰红宇. 2018
[16]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苏俊,闫淑琴. 2011
[17]先玉335对黑龙江省玉米行业的影响. 樊伟民. 2010
[18]高油玉米育种发展及黑龙江省研究现状. 魏国才. 2003
[19]水稻新品种黑粳1518的选育. 商全玉,杨秀峰,张立军,吴振明,张习文. 2020
[20]极早熟水稻新品种龙粳4344. 王桂玲,刘乃生,周雪松,宋成艳,鄂文顺,陆文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文跃;于滔;曹士亮;马雪娜;唐贵;高利;杨耿斌
关键词:糯玉米;SNP;类群划分;遗传分析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作者: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关键词:玉米;机器学习;交叉验证;类群划分;判别分析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52份玉米新材料萌发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马雪娜;于滔;张建国;曹士亮;杨耿斌;李文跃
关键词:玉米;萌发期;耐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
作者: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变异;低氮耐性
-
110份玉米新材料萌发期耐低温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于滔;张建国;曹靖生;马雪娜;何长安;曹士亮;李树军;蔡泉;李昕;李思楠;杨耿斌;李文跃
关键词:玉米;耐低温;萌发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低氮对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低氮;相关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