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黄、渤海沿海贝类体内六六六(HCH)与滴滴涕(DDT)残留水平评价与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绍赛 1 ; 周明莹 1 ; 赵俊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黄、渤海;六六六;滴滴涕;贝类;残留量

期刊名称: 海洋水产研究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08 年 29 卷 05 期

页码: 7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6年和2007年6月对20个采样区域,8个品种贝类体内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水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进行了不同贝类、不同区域、年间变化以及安全性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在20个区域的所有检测贝类体内残留量均十分低,均未超过评价标准,说明这两种物质在黄、渤海区本底值非常低,贝类的安全性没有受到其影响;(2)对8种贝类检测结果比较可看出,贻贝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相对较高,说明贻贝对滴滴涕(DDTs)的富集相对较强;(3)2006年6月在20个区域中,有9个区域的样品是杂色蛤。比较显示,桑沟湾杂色蛤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相对较高。

  • 相关文献

[1]紫菜中六六六、滴滴涕和扑草净的检测. 周明莹,曲克明,陈碧鹃,谢寒冰,王联珠,邵会,顾晓慧. 2014

[2]南海北部三种金线鱼属鱼类BHC,DDT残留研究. 甘居利,贾晓平,李纯厚,林钦. 2007

[3]珠江水产品中滴滴涕和六六六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 穆三妞,赖子尼,王超,李跃飞,赵李娜,李秀丽,高原. 2013

[4]太湖五里湖背角无齿蚌体内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残留. 边学森,刘洪波,甘居利,李荣,杨健. 2007

[5]哈尔滨郊区池塘养殖鱼类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特征及食用健康风险. 黄丽,高磊,郝其睿,吴松,王鹏,陈中祥,黄晓丽,覃东立. 2022

[6]黄渤海沿海贝类体内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评价与分析. 马绍赛,周明莹. 2009

[7]黄、渤海渔业生物平均营养级的长期变动. 吴佳颖,薛莹,刘笑笑,任一平,万荣. 2017

[8]黄渤海部分水生动物的能值测定. 张波,唐启升,孙耀,郭学武,王俊. 1999

[9]黄、渤海8种鱼类的生态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唐启升,孙耀,郭学武,张波. 2002

[10]苯并(a)芘、多氯联苯和滴滴涕暴露对剑尾鱼肝组织块CYP1A、P-gp mRNA表达的影响. 邓美英,李凯彬,李强,刘春,吴淑勤. 2013

[11]腐殖质对水体中六六六降解的促进作用. 李兰生,刘晋湘,蒋万枫,李兆新,冷凯良. 2005

[12]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六六六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 2012

[13]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探讨. ^A乔庆林. 2004

[14]无公害贝类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乔庆林.

[15]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2006-2010年数据为例. 岳冬冬. 2011

[16]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LOU Xiao-Yi,娄晓祎,汤云瑜,TANG Yun-Yu,TIAN Liang-Liang,田良良,SHI Yong-Fu,史永富,XIAO Dong-Xue. 2017

[17]国内养殖容量研究综述. 贾磊,宋文平. 2010

[18]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的建立. 徐竹青. 2005

[19]青岛市场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宁劲松,尚德荣,赵艳芳,王军,谭志军,翟毓秀. 2010

[20]贝类中诺如病毒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研究. 苏来金,周德庆,马丽萍,曹慧慧.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