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怀珍 1 ; 李康活 1 ; 黄庆 1 ; 陆秀明 1 ; 张彬 1 ; 李惠芬 1 ; 邹积祥 1 ; 周少川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4 年 41 卷 14 期

页码: 82-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123种植模式"中一季中晚稻的生育时段主要在5~9月,抽穗扬花期常遇中温、高湿尤其雨天较多,稻曲病发生较严重。2013年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广州市花都区会兴菜场以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为主处理、以喷施时期(破口前7 d、破口前7 d+破口期、破口期)为副处理进行一季中晚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和防治适期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具有极显著降低,但3种药剂间差异不显著,其中爱苗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施时期对稻曲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没达显著水平,但破口前7 d+破口期喷施的防治效果较好;3种药剂三唑酮、爱苗、井冈霉素处理后增产显著,其中爱苗的增幅较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显著提高从而显著增多每穗实粒数;喷施时期对产量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

  • 相关文献

[1]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 陈自辉,黄辉祥,戴建章,尹前卫,古国强,彭国平,周少川,李康活. 2006

[2]“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加庆阳,徐润生,吕业成,蒙辉远,周少川,李康活. 2006

[3]增城市一季中晚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吴颜洲,李茂禾,陈桂明,何成敏,何健灵,谢耀均,杨健源,朱小源,周少川,李康活. 2006

[4]“123种植模式”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李茂禾,陈桂明,何成敏,吴颜洲,何健灵,周少川,李康活. 2006

[5]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杨健源,曾列先,陈深,伍圣远,李亦龙,周少川,李康活,朱小源. 2006

[6]一季中晚稻控氮增钾施肥技术研究.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康活,李惠芬,张彬. 2012

[7]广东稻田耕作制改革策略与初步成效. 李康活,周少川. 2006

[8]一季中晚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刘怀珍,黄庆,陆秀明,李康活,李惠芬,张彬. 2012

[9]夏闲田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刘怀珍,李康活,黄庆,陆秀明,张彬,李惠芬,邹积祥,周少川. 2014

[10]一季中晚稻旱直播田化学除草研究. 刘怀珍,李康活,黄庆,陆秀明,张彬,李惠芬,邹积祥,周少川. 2013

[11]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战略与研究进展. 周少川,李康活. 2006

[12]一季中晚稻旱直播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李康活,刘怀珍,黄庆,陆秀明,张彬,李惠芬,邹积祥,周少川. 2013

[13]菜场夏闲田一季中晚稻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黄庆,刘怀珍,陆秀明,李康活,周少川. 2010

[14]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防治水稻主要病害. 李燕芳,周振标,谭耀华,张振飞,肖汉祥. 2021

[15]广东常规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冯爱卿,朱小源,曾列先,李落叶,李建雄,杨健源. 2015

[16]我国稻曲病研究进展. 曾列先,陈深,李传瑛,韦靖鸾,谭新球,朱小源. 2011

[17]华南籼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评价初步研究. 冯爱卿,曾列先,陈深,李传瑛,韩靖鸾,谭新球,朱小源. 2011

[18]佛冈县不同类型橘园柑橘木虱的种群动态. 周小武,齐国君. 2019

[19]荔枝蝽发生期预测与化学防治方法研究. 董易之,全林发,李文景,姚琼,徐淑,陈炳旭. 2022

[2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 潘贞德,戴晓曦,夏敬源,虞皓.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