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制种配套技术研究 Ⅰ.管理水平对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代文东 1 ; 王通强 2 ; 黄泽素 1 ; 杨晓容 1 ; 李德珍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2.贵州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黔油14号;管理水平;制种;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03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23-2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根据对黔油14号大面积制种中3种管理水平的制种田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管理水平上等田块因群体长势较好,未发生倒伏,产量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其制种产量、有效角率及角粒数和千粒重均较群体长势较好、发生倒伏的中等管理水平的田块和长势弱、未倒伏的下等管理水平的田块高,其产量分别高40.7%和55.8%,每角粒数多3.54和1.82粒。因此在油菜制种中,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油菜倒伏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关键。

  • 相关文献

[1]母本密度对黔油14号制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代文东,黄泽素,杨晓容,王通强,李德珍. 2006

[2]杂交油菜母本密度及可育株拔除技术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张金贵,田筑萍,吴有祥,王通强,代文东,杨晓容. 2007

[3]杂交油菜黔油14号栽培模式研究. 黄泽素,杨晓容,钟永先,代云新,谭群英,冯桂珍,金玉荣,代文东,赵伦学,余其丽,李德珍. 2006

[4]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选育. 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田筑萍,魏忠芬,何采平,杨晓容. 2003

[5]杂交油菜黔油14号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 代文东,黄泽素,田筑萍,李德珍. 2007

[6]高稳系数法分析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丰产稳产性. 杨晓容,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李德珍. 2003

[7]黔单23号产量与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潘敏娜,郑常祥. 2009

[8]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 罗德强,王飞,杜忠友,周维佳,江学海,张勇,郑玉琼,涂丹. 2007

[9]黔单21号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其丰产稳产性分析. 王竹,高翔. 2007

[10]黔花生1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杨顺国,李正强,郭贵敏. 2003

[11]贵州紫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秦信蓉,田世刚,王仙萍,沈奇. 2015

[12]不同免耕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揭良波,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德文. 2009

[13]两系杂交稻黔两优58高产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罗德强,刘兰,周维佳,黄宗洪,江学海,谌生慧,王飞,杜忠友. 2006

[14]杂交稻新品种健优388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甘雨,杨占烈,向关伦,黄宗洪,郭慧,潘建慧. 2014

[15]黔油10号产量构成主丰产稳产性分析. 黄泽素,何采平. 1997

[16]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相关性分析. 徐静,王仙萍,田世刚,杨森,商志伟,温贺,郭平,沈奇,赵继献. 2017

[17]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戴祥来,向阳,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2019

[18]栽培因素对“黔油1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魏忠芬,黄泽素,何采平,代文东. 2000

[19]玉草1号产量构成因素和最适密度研究. 陈柔屹,程江,郑常祥,唐祈林,荣廷昭,任勇. 2009

[20]新型氮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姚单君,张爱华,杨爽,吴兴洪,张钦,王文华,王培官,刘文启,古应庭,李克仙.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