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振江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
关键词: 土壤培肥;秸秆还田;增产效应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1991 年 01 期
页码: 52-58
摘要: 在草甸暗棕壤耕地设置麦秸还田定位试验。经过9年轮作施肥证明,麦秸还田有利于大豆、小麦生产,可为大豆、小麦田增加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为大豆、小麦提供养分和二氧化碳,因而麦秸还田是改善大豆、小麦生育条件,增加产量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 相关文献
[1]玉米灭茬耕作对土壤培肥和玉米持续高产效应的研究. 王鹤桥,宿庆瑞,王英,迟凤琴. 1992
[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碳酸盐黑钙土的退化修复研究. 高同彬,王晓军,于凤芝,祖伟. 2013
[3]冷凉区黑土有机质和玉米产量双提升技术探索及经济效益分析. 徐超,侯瑞星,杨克军,付健,王宇先,孙淑楠,苗宇,齐翔琨. 2024
[4]东北稻田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措施下土壤酶群分析. 袁梦,邢稳,罗美玲,王玉峰,谷学佳,宋吉青,娄翼来. 2021
[5]玉米秸秆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宿庆瑞. 1999
[6]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麒,曾宪楠,孙羽,卞景阳,冯延江,王萍. 2010
[7]水稻秸秆还田下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曾宪楠,王麒,孙羽,宋秋来,冯延江,袁媛. 2016
[8]保护性耕作对贫瘠型黑土区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马星竹,周宝库,张喜林,魏丹,张丽莉. 2009
[9]不同耕作方式与有机物料配施后对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 匡恩俊,迟凤琴,张久明,宿庆瑞,高中超,朱宝国. 2019
[10]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连作玉米田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 2018
[11]豆麦轮作区麦秸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王秋菊,姜宇,周鑫,米刚,刘鑫,李婧阳,刘峰,中本和夫,黄丹萍. 2019
[12]不同耕法下秸秆还田对土壤WSOC荧光特性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李承阳,刘峥宇,孟祥海,王伟,邵广忠,胡颖慧. 2020
[13]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田AM真菌侵染效应及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曲忠诚. 2019
[14]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赵雪涵,王麒,曾宪楠,宋秋来,孙健. 2019
[15]基于Web of Science秸秆还田下土壤微生物研究态势分析. 曾宪楠. 2019
[16]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曾宪楠,高斯倜,冯延江,孙羽,宋秋来,王麒. 2018
[17]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18]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19]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的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孟祥海,李艳,胡颖慧,金梁,王伟,蔡姗姗,李承阳,魏丹. 2018
[20]施氮对寒地粳稻还田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卞景阳,刘琳帅,孙兴荣,曾宪楠,王麒,冯延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多功能微复肥种衣剂对大豆重迎茬的增产效果
作者:张振江
关键词:种衣剂,重迎茬,增产效果
-
不同土壤大豆接种根瘤菌剂反应的研究
作者:李新民;谷思玉;窦新田;王玉峰;张振江;沈海滨
关键词:大豆接种反应,土著大豆根瘤菌,土壤类型
-
长期麦秆直接还田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张振江
关键词:秸秆直接还田,土壤肥力,作物产量,草甸暗棕壤
-
多功能微复肥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
作者:张振江;吕东辉
关键词:拌种剂,重迎茬,增产效果
-
有机和无机肥料对旱地土壤培肥增产效益的研究
作者:张振江
关键词:
-
黑河地区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作物和土壤肥力影响研究简报
作者:张振江
关键词:
-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作物增产及培肥土壤效果研究简报
作者:张振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