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向前 1 ; 赵秀玲 1 ; 王钰乔 1 ; 濮超 1 ; 保尔江·马合木提 2 ; 陈阜 1 ; 张海林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2.新疆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耕作方式;冬小麦;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产量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7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885-8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的影响,对灌浆期干物质积累、转运以及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2008年设置的长期耕作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免耕秸秆不还田(NT)、免耕秸秆还田(NTS)、旋耕秸秆不还田(RT)、旋耕秸秆还田(RTS)、深松秸秆不还田(DT)、深松秸秆还田(DTS)、翻耕秸秆不还田(CT)和翻耕秸秆还田(CTS)耕作处理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的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高于相应的秸秆不还田处理;各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旗叶胞间CO2浓度日变化的影响均呈"广口V型"双峰曲线变化趋势;除DTS、RTS和RT处理冬小麦旗叶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变化外,其他各处理冬小麦旗叶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模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以DTS处理最大,分别比NT、DT、RT、CT、NTS、RTS和CTS处理增加了20.0%、21.7%、19.7%、21.5%、0.8%、12.1%和4.2%;秸秆还田条件下各处理的光响应曲线拟合程度均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DTS籽粒产量最高,RTS次之,CTS再次,CT处理最小,DTS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NTS、RTS、CTS、NT、DT、RT和CT处理高10.8%、1.3%、2.1%、5.4%、11.9%、12.4%和12.6%.通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可得,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技术,特别是DTS和NTS处理可减缓光合午休现象,使冬小麦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白岚方,路战远,郭晓霞,孙峰成,程玉臣,贾凯,王玉芬. 2019
[2]种植密度对夏播油莎豆光合特征及光响应影响的研究初报. 张向前,方静,路战远,赵小庆,任永峰,史功赋,陈立宇,程玉臣,张德健,刘战勇,厉雅华. 2019
[3]缓释氮肥施用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孟天天,刘亚楠,张向前,路战远,陈立宇,李金龙,王伟妮,郝永河. 2024
[4]灌水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陈宣伊,师晶晶,张向前,路战远,葛国龙,杜香玉,陈丽荣,郝永河. 2024
[5]内蒙古黄土高原区限量补灌对玉米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 白梓辰,高宏艳,李玉义,杜二小,李保成,王艳丽,赵沛义,刘勇,张德全,王伟妮. 2024
[6]耕作方式和灌水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郑美,且天真,路战远,那顺勿日图,李娟,张向前,程玉臣,张德健. 2022
[7]油莎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分析. 谢锐,董琦,任永峰,侯智惠,慕宗杰,张向前,路战远,赵小庆. 2021
[8]免耕轮作对旱作区土壤水热动态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戴云仙,张向前,郭晓霞,杨彦明,王林,刘景辉. 2016
[9]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耕作方式对油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厉雅华,张向前,路战远,程玉臣,张德健,刘战勇,李福. 2019
[10]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佳倩,李福,孙峰成,刘亚楠,王丽芳,张婷婷,且天真,张德健. 2022
[11]秸秆还田下耕作方式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刘雅杰,张天娇,张向前,路战远,刘战勇,程玉臣,武迪,李金龙. 2024
[12]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研究. 吴振录,张勇,何中虎,樊哲儒,辛文利,邵立刚,李元清,杨文雄,魏亦勤,马晓刚,潘超,刘艳萍. 2003
[13]寒旱灌区冻融期冬小麦不同覆盖条件土壤温度变化. 白巴特尔,郑和祥,任杰,张建成,赵春芝,张培智. 2015
[14]不同灌水处理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赵沛义,李振华,刘建设,门果桃,贾有余. 2015
[15]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刘斌,李书田. 2013
[16]不同栽培措施对荞麦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 罗中旺,金晓蕾,辛万和,朱雪峰. 2014
[17]播量和施肥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及生长的影响. 王显瑞,赵敏,张立媛,宋兴会. 2012
[18]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武俊英,刘景辉,王怀栋,张向前,于翠玲,王莹. 2011
[19]通辽地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技术效果分析.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陈杰辉,薛永杰,李雪峰,胡航. 2015
[20]不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建明,冯君伟,郝云凤,顾敏,马俊.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施氮水平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兰慧青;孟天天;张向前;王伟妮;张君;陈立宇;路战远;孙霞
关键词:施氮水平;全氮;颗粒有机氮;轻组有机氮;重组有机氮;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
-
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
作者:路战远;张德健;程玉臣;何进;任永峰;张向前;陶琎;杜文波;焦晓辉;郭世乾
关键词:
-
微生物肥料改土培肥研究进展
作者:刘丹;路战远;任永峰;赵小庆;张向前;戴玉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发展历程;土壤改良;作物生长
-
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农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作者:张向前;师晶晶;戎美仁;路战远;任永峰;程玉臣;张德健;孟天天;郝楠森
关键词: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农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
-
缓释氮肥施用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作者:孟天天;刘亚楠;张向前;路战远;陈立宇;李金龙;王伟妮;郝永河
关键词:玉米;光合日变化;氮肥梯度;光响应曲线;抽雄—吐丝期;干物质量
-
施氮水平对沙质土壤油莎豆氮磷钾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曹秭琦;赵小庆;张向前;王建国;李娟;韩云飞;刘丹;高艳华;路战远;任永峰
关键词:油莎豆;氮肥;养分累积分配;产量
-
北方农牧交错区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作者:任永峰;刘丹;张向前;路战远;程玉臣;张德健;何进;赵小庆;高艳华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区;留茬覆盖;秸秆覆盖;茬-秆复合覆盖;防风减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