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葡萄籽油防治桃子采后褐腐病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殿朋 1 ; 韩雪梅 2 ; 卢彩鸽 1 ; 张晓元 3 ; 刘伟成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研究所

2.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

3.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桃子;采后病害;褐腐病;葡萄籽油;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3 年 42 卷 05 期

页码: 105-1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桃采后褐腐病的新型非化学农药防治手段,研究了不同用量葡萄籽油处理(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0.05%、0.01%)对桃采后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将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终浓度:5×104 cfu/mL)和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于PDB培养基中25℃下共培养24~96h,然后调查病原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以打孔法人为模拟接种褐腐病菌(浓度:5×104 cfu/mL)至桃子上,随后接种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25℃下贮藏6d后调查褐腐病斑大小。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在桃子体内对褐腐病斑的抑制率在50%以上,而且0.1%和0.5%的葡萄籽油用量对褐腐斑的抑制效果相当;当体积分数为0.01%时,葡萄籽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及桃褐腐斑的抑制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将0.1%定为葡萄籽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最佳用量。自然条件下,在1℃冷藏21d后,经0.1%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20.0%,化学药剂戊唑醇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18.7%,而空白对照组发病率为45.5%,表明0.1%葡萄籽油的防治效果(56.0%)接近化学药剂防治效果(58.9%)。同时,对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进行了果实品质参数测定,包括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品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说明葡萄籽油在防治桃采后褐腐病方面具有代替化学农药的潜力。

  • 相关文献

[1]桃子表面缺陷分水岭分割方法研究. 李江波,彭彦昆,黄文倩,张保华,武继涛. 2014

[2]采后果实褐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凡先芳,王宝刚,曾凯芳. 2015

[3]植物提取物对桃采后褐腐病(Monilinia.fracticola)的防治研究. 李美霞,冯晓元,邓西民,李文生. 2004

[4]一氧化氮对果蔬采后灰霉菌生长发育及致病性的影响. 王倩,高丽朴,杨娜,王清,李淼. 2013

[5]黄淮海地区不同玉米品种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落卵量与赤眼蜂(Trichogramma)对玉米螟卵寄生的关系. ^A王素琴^B1^D1%^A石洁^B2^D2%^A康总江^B3^D1%^A刘玉瑛^B4^D2. 2004

[6]人工卵赤眼蜂对番茄地二代棉铃虫控制效果研究初报. 王素琴,黄宁兴,秦凯,张帆,张文山,王德清,崔文青,田兆迎. 2002

[7]生防菌与大扫灭防治黄瓜根结线虫. LIU Ting,刘霆,LIU Wei-cheng. 2010

[8]不同杀菌剂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研究. 柯常取,李明远,严红,崔敬希. 1990

[9]15种药剂对二斑叶螨防治效果研究. 杨丽梅,宫亚军,胡彬. 2019

[10]两种微生物杀线剂联合噻唑膦对西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张涛涛,董丹,赵娟,张桂娟,李永达,刘霆. 2022

[11]几种微生物杀线剂对温室芹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张桂娟,林雪,张涛涛,董丹,严文胜,刘霆. 2019

[12]不同药剂对莲缢管蚜的毒力和防效评价. 渠成,穆常青,朱红莲,李冰,李峰奇,罗晨. 2022

[13]世高农药防治葡萄房枯病效果好. 唐欣甫. 2001

[14]必洁仕牌消毒剂防治平菇黄斑病药效试验. 张涛涛,董丹,刘伟成,李凤兰,陈文良,高继海,杜三林. 2011

[15]6种常用杀虫剂对萝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宫亚军,王泽华,石宝才,康总江,朱亮,魏书军. 2012

[16]多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刘梅,黄金宝,李兴红. 2020

[17]种子处理对西瓜苗期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 宋顺华,徐秀兰,吴萍,孟淑春,耿丽华. 2017

[18]石灰氮颗粒剂防治番茄根结线虫. 张涛涛,刘霆,刘伟成,裘季燕,卢彩鸽,刘德文,杨剑芳,董丹. 2009

[19]2%Agri-Terra颗粒剂防治番茄根结线虫. 刘霆,刘伟成,裘季燕,卢彩鸽,刘德文. 2008

[20]防治葡萄溃疡病的杀菌剂筛选与评价. 刘梅,金添,王慧,李永华,王训成,李兴红,燕继晔.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