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碳含量对底泥活化原位脱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杰 1 ; 韩士群 1 ; 齐建华 2 ; 周庆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关键词: 生物炭;脱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01 期

页码: 106-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生物碳组合填料为载体,考察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对关镇河底泥活化原位脱氮系统构建时间、脱氮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填料成熟生物膜上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结果显示,组合填料中添加生物碳含量为5%、10%、15%时,脱氮系统的总氮(TN)去除率在处理第7 d、6 d和5 d时均达到80%以上,且运行稳定后其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0%和83%。生物膜上生物量随生物碳含量增加而增加,当生物碳含量为10%时,生物膜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最大,分别为1 g 6.7×104MPN和8.6×105MPN,脱氢酶活性为54.2μg/nmol,而生物碳含量为15%时,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脱氢酶活性分别为1 g 1.9×104MPN、1 g 1.7×105MPN和19.8μg/nmol,表明过高的生物碳含量不利于提高生物膜原位脱氮系统的脱氮效能及微生物活性。

  • 相关文献

[1]不同基质的浮床对浮床植物及废水脱氮效果的影响. 汪银梅,殷红桂,唐子夏,曹文平. 2017

[2]共固定化亚硝化-反硝化细菌工艺及特性研究. 边阁,徐笑笑,苗敬芝,涂宝军,董玉玮. 2016

[3]固定化复合微生物对废水的脱氮效果. 刘海琴,韩士群,李国锋. 2006

[4]基于生物量的油菜植株分枝形态结构模型研究. ZHANG Weixin,张伟欣,CAO Hongxin. 2014

[5]生物遮阴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 钱龙梁,薛源,李柠,李强,汪贵斌,曹福亮. 2015

[6]利用生物炭与PHBV固相脱氮系统净化河蟹养殖水体. 施林林,金梅娟,沈明星,王海候,陆长婴,周新伟,陶玥玥,董林林,陆丽华. 2020

[7]沉水植物生物炭对Cr~(6+)和磷的吸附特性. 郑孟杰,李继洲,靳红梅,张松贺. 2017

[8]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2019

[9]复合调理剂对栽培基质性能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范如芹,罗佳,张振华. 2018

[10]生物炭缓解稻麦轮作区小麦渍害胁迫的作用. 刘杨,刘晓宇,石春林,宣守丽,孙彬. 2017

[11]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周玉玲,侯朋福,李刚华,王绍华,杨林章,薛利红,丁艳锋. 2019

[12]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渍害胁迫下稻麦轮作土壤的影响. 刘晓宇,刘杨,冯彦房,陈寅,石春林. 2021

[13]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形态及吸附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王秋君,徐丽萍,郭德杰,王光飞,梁永红,马艳. 2021

[14]不同秸秆材料与制备工艺下生物炭性质及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应. 占国艳,陈振宁,童非,沈华光,高岩,刘丽珠,张振华,卢信. 2021

[15]改性生物炭制备条件对磷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艳,肖清波,奚永兰,高娣,王宇欣,杜静,叶小梅. 2020

[16]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典型黄河故道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传哲,章欢,姚文静,徐聪,吴迪,汪吉东,艾玉春,张永春. 2020

[17]Fe2O3/PC功能化复合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除磷机理. 曾凤美,孙丰文,孙恩惠,杜静,黄红英,曲萍,雍宬,徐跃定. 2021

[18]生物炭对菜地土壤氮平衡及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 俞映倞,薛利红,杨扬,汪吉东,段婧婧,何世颖,杨林章. 2015

[19]秸秆生物炭还田应用及环境风险综述. 刘笑生,陆海鹰,崔红标,胡友彪. 2018

[20]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