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冬小麦三种粒重性状的遗传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亚萍 1 ; 张娟 2 ; 宁东贤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山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冬小麦;粒重;遗传特性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ISSN:

年卷期: 2001 年 2 卷 03 期

页码: 13-17

摘要: 采用 Griffing 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三个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及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粒重性状的遗传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共同作用;千粒重、株粒重、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2%、63%和45%,前两个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后一性状基因加性、显性效应相当;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三种粒重遗传分析. 杨淑巧,曹亚萍. 2005

[2]冬小麦粒重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王全亮,范绍强. 2002

[3]冬小麦粒重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范绍强,曹亚萍,王全亮,郭静茹. 2001

[4]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卫云宗,刘新月,张久刚. 2006

[5]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85号选育研究. 刘新月,徐萍,张正斌,卫云宗. 2010

[6]冬小麦新品种RI-14的选育研究. 史忠良,仇松英,马爱萍,谢福来,高炜. 2007

[7]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临远3158选育. 李国强,胡金锁,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黄森,孟兆萍,许钢垣. 2006

[8]小麦新品种晋麦83号选育研究. 史忠良,仇松英,马爱萍,谢福来,高炜. 2008

[9]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的选育. 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卫振兵. 2006

[10]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临丰3号选育研究. 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 2007

[11]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临远3158选育研究. 李国强,黄森,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孟兆萍. 2006

[12]小麦新品种临汾6510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韩东翠,行翠平,史民芳,安林利. 2008

[13]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曹亚萍. 2005

[14]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宁东贤,王全亮. 2004

[15]冬小麦抗BYDV材料粒重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曹亚萍,范绍强,张娟. 2002

[16]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杂交种杂208的选育. 杨六六,曹美莲,李朋波,刘惠民. 2011

[17]高粱褐色中脉的研究进展. 李海燕,武棒棒,侯雅静. 2019

[18]转三价抗虫基因棉花遗传特性研究. 吴霞,李燕娥,王娇娟,上官小霞,朱祯. 2006

[19]小麦粒重降低原因与防御对策研究. 张定一,郑王义,乔蕊清,卫云宗,马爱萍,高银奎. 2000

[20]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特征及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白永新,王早荣,陈宝国,钟改荣,张中东,卢桂花.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