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花生籽仁油酸、亚油酸含量近红外模型构建及育种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建伟 1 ; 饶庆琳 1 ; 姜敏 1 ; 田永国 2 ; 卓琴 3 ; 胡廷会 1 ; 成良强 1 ; 王金花 1 ; 王军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2.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技推广中心

3.安龙县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花生;油酸;亚油酸;近红外模型;育种方法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399-4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油酸遗传改良对于花生品质、营养价值及耐贮藏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建立准确、快速、无损检测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技术将为推进高油酸花生育种步伐提供支撑。本研究选择50份种皮颜色、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变异丰富的花生材料构建近红外分析模型,油酸和亚油酸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18和0.9225;将15份未参加建模的花生材料作为外部验证集,各材料油酸含量预测值与化学值的偏差为-7.31%~1.92%,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761;亚油酸含量预测值与化学值的偏差-0.29%~5.77%,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812,表明构建的模型具备准确、可靠的预测能力。基于该检测技术,从高油酸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9个产量为4102.5~5302.5kg/hm~2,油酸含量在70%以上且农艺性状优良的高油酸花生品系。其中,1个是高油高油酸品系,另有3个是以贵州本地主推品种做亲本杂交选育而来的高油酸品系。

  • 相关文献

[1]不同亚油酸水平培养基对溶纤维丁酸弧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王府,陈胜昌,韩勇,吴仙,王胤晨,张凯凯,王清峰,杨林花,陆小箩,张滔滔. 2018

[2]亚油酸产生菌诱变育种. 朱国胜,刘作易,雷帮星,廖国会. 2004

[3]花生不同品种与覆膜方式效果初报. 姚刚,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杨秀江,李正强. 2016

[4]贵州省小宗油料作物种质资源考察及评价. 李正强,冉启湖,任庭波,郭贵敏. 1996

[5]黔花生二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杨顺国,简宇任. 2011

[6]贵州省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林茂,李正强,郑治洪,吕建伟,马天进,李超,阚健全. 2012

[7]贵州省铜仁地区花生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尹迪信,李裕荣,朱青,周正蓉,陈来弟. 2001

[8]贵州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技术规程. 张小琴,陈娟,林茂,梁远发,李正强. 2014

[9]花生耐荫蔽种质田间筛选与鉴定. 郭贵敏,江兵. 2008

[10]21个花生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郭贵敏. 2004

[11]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一号的选育. 李正强,杨顺国,郭贵敏,冉启湖,任庭波. 2001

[12]不同花生品种(系)农艺性状对氮、磷、钾肥的响应. 吕建伟,李正强,马天进,陈锋,胡廷会. 2015

[13]贵州省花生新品种推广应用与效果. 李正强. 2003

[14]贵州省黔西南州21个花生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郭贵敏. 2003

[15]花生一年两熟地膜覆盖增产增效研究. 陆正明,胡廷会,吕建伟,马天进,宋筱康,李正强. 2015

[16]覆膜栽培对花生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吕建伟,李正强,陈锋,马天进,胡廷会. 2015

[17]花生田除草剂筛选及其对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 吕建伟,马天进,黄万兵,胡廷会,陈锋,李正强. 2016

[18]地果丰在花生上施用效果研究. 杨顺国,代仕学,冉庆文,陈唐,杨超. 2010

[19]覆膜对玉米间作花生的影响. 马天进,李正强,吕建伟,胡腾文. 2015

[20]花生出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吕建伟,马天进,胡廷会,陈锋,李正强,焦爱霞.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