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应用花药培养培育粳稻恢复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五一 1 ; 章振华 1 ; 曹华兴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花药培养;籼粳杂种;恢复系;恢复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92 年 02 期

页码: 11-14

摘要: 培养三个籼粳杂种F_1的花药,获得纯合二倍体花粉再生植株,分别与粳不育系寒丰A(BT型)杂交,分析花培再生植株对寒丰A的恢复力及测交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粳稻品种花培528(不具恢复能力)和籼恢复系测64-7正反交杂种F_1的花培后代中,出现具强恢复力的花粉植株。[86029(籼恢)/皖恢31(梗恢)]F_1杂种的花培后代中,具强恢复力的花粉植株占53.8%。测交杂种一代产量性状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籼梗杂种花药培养是一种改良和培育粳稻恢复系快速、有效的途径。

  • 相关文献

[1]应用花药培养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英文). 杨竹平,陈明辉,邓晓梅,王亦菲. 1997

[2]上海市杂交粳稻品质育种的实践. 全立勇,施标,高卫兵,袁勤. 2000

[3]长江流域杂交晚粳恢复系的选育与利用. 袁勤,曹黎明,徐峰,顾永平,倪林娟,程灿. 2006

[4]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陆瑞菊,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孙月芳,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王亦菲,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单丽丽,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黄剑华,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007

[5]建立高效节水抗旱稻花药培养体系的研究. 李天菲,韩静,林田,夏辉,周丽,刘国兰,王加红,罗利军. 2016

[6]大麦新品种“花22”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郎淑平,龚来庭,黄剑华. 2006

[7]青菜(BRASSICA CHINENSIS)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钟仲贤,任云英,代维平. 1978

[8]抗、感BaYMV性与大麦花培绿苗率的关系. 黄剑华,陆瑞菊,张玉华,孙月芳. 1991

[9]影响大麦花培绿苗和白苗分化的若干因素. 黄剑华,张玉华,孙月芳,颜昌敬. 1992

[10]大麦花药培养反应迟钝基因型的胚状体诱导和绿苗再生. 黄剑华,陆瑞菊,张玉华,孙月芳,周润梅. 1993

[11]水稻花粉株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 张承妹,陆家安,章振华,章琦. 1993

[12]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陆瑞菊,孙月芳,王亦菲,单丽丽,黄剑华. 2007

[13]大麦减数分裂变异体花粉植株的细胞遗传学初探. 张玉华,黄剑华,孙月芳. 1992

[14]水稻花药水分胁迫培养反应与植株水平抗旱性间的关系. 张艳敏,高润红,李梁,杜志钊,郭桂梅,陈志伟,何婷,陆瑞菊,黄剑华. 2011

[15]供体的性状差异和正反交对大麦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影响. 黄剑华,陆瑞菊,张玉华,孙月芳,周润梅. 1992

[16]百合药药愈伤组织诱导中的基因型差异. 褚云霞,黄燕文. 2002

[17]温度对甘蓝型油菜花粉胚状体的诱导及其类型的影响. 钟维瑾,方光华,唐克轩,张智奇,俞妙娟. 1990

[18]杂交粳稻亲本种子的提纯技术. 袁勤,曹黎明,倪林娟,张承妹,吴玉蓝. 2003

[19]利用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相结合方法选育香软型粳稻新品种. 黄卫峰,闫影,王凯,张丽霞,胡泽军,吴书俊. 2022

[20]百合花药愈伤组织诱导中的基因型差异. 褚云霞,张永春,杨红娟,黄燕文,陈龙清.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