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苗期镇压与矮壮素结合处理对小麦生育及其基部节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岩 1 ; 张宏纪 1 ; 辛文利 1 ; 王广金 2 ; 闫文义 1 ; 刘东军 1 ; 郭怡璠 1 ; 马淑梅 1 ; 刘文林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镇压;矮壮素;秆强度;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3 年 02 期

页码: 14-16

摘要: 为了利用农艺措施与化控技术相结合提高作物茎秆强度,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苗期镇压与矮壮素处理对小麦生育和基部茎秆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镇压和矮壮素喷施使小麦株高降低,基部节间缩短、变粗,生育期延迟,有效分蘖数、小穗数和穗粒数增加,与未处理对照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处理还提高了小麦基部茎秆的纤维素含量,为增加茎秆的物理强度提供了物质基础。该试验虽在盆栽条件下完成的,但所得到的结果对大田生产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相关文献

[1]春玉米早春种植管理措施. 曹靖生. 2012

[2]航天处理对小麦组织培养效果的研究. 孙岩,张宏纪,王广金,刘东军,郭怡璠,刘文林,赵远玲,杨淑萍,王永斌. 2014

[3]氮肥对小麦氮积累和分配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东军,张宏纪,孙岩,刘文林,杨淑萍,闫文义. 2017

[4]矮壮素、烯效唑和多效唑对水稻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姜龙,曲金玲,孙国宏,白艳凤,孟祥海,姜宝杰,孙远卓,董韩骁骐. 2018

[5]四季凤仙的矮化处理研究. 冯一新. 2011

[6]矮壮系(CCC)和三碘苯甲酸(TIBA)在大豆栽培中的应用. 赵作民,谭国强. 1997

[7]稻米食味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耿立清,张凤鸣. 2006

[8]粳稻直立穗型基因效应的研究. 陈书强,王嘉宇,薛菁芳,徐正进,陈温福. 2010

[9]抗线大豆生育期结构与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杜志强,田中艳,周长军,李建英,杨柳,吴耀坤,高国金,唐金华. 2011

[10]转ThIPK2基因大豆的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研究. 刘淼,李冬梅,王志坤,孟凡立,李永光,武小霞,张洪霞,李文滨. 2012

[11]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炜,肖佳雷,毕影东,刘淼,刘明,林红,张必弦,来永才. 2015

[12]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13]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及农艺性状分析. 刘鑫磊,栾晓燕,王蕊,马岩松,刘琦,马长友. 2014

[14]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15]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下不同蒙字号大豆的品种筛选. 吴宁,孔祥军,王永斌,赵远铃,谭巍巍,王广金. 2017

[16]~(60)Co-γ诱变大豆品质与农艺性状关联度分析. 郭数进,杨凯敏,周永航,王燕平,李贵全. 2016

[17]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筛选. 肖佳雷,辛爱华,张国民,刘迎雪,马军韬,尹静,左辛,任洋. 2010

[18]掐尖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囡囡,于忠和,宋英博,朱宝国,刘忠堂,陈庆山,胡国华,孟庆英. 2010

[19]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对光周期反应特性研究. 郑茂波,丁海燕,刘琦,肖志敏. 2009

[20]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邵珊珊,石绍河,陈维元,付亚书,姜世波,曲梦楠,陈琦.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