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索艳慧 1 ; 李三忠 1 ; 曹现志 1 ; 李玺瑶 1 ; 刘鑫 1 ; 曹花花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东部;反转构造;平板俯冲;拆沉;俯冲后撤
期刊名称: 地学前缘
ISSN: 1005-2321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249-26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新生代期间,中国东部可以划分西部沉降带(包括东北、华北和中下扬子盆地群)和东部沉降带(包括东海和南海盆地群)。各盆地内部反转构造表现为东强西弱、自东向西迁移的规律,反映了构造反转的动力来自东部,证实了反转构造是古太平洋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效应。但反转构造总体又具有自西部沉降带向东部沉降带迁移的特征:西部沉降带以中生代末期的挤压反转为主,而东部沉降带以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的新生代反转最为典型。可见,虽然在同一俯冲板块作用下,仰冲板块的反转时间和迁移规律却存在差异性,这可能与反转构造所隶属的仰冲板内背景或俯冲板块自身行为在不同地区存在时空差异有关。为确定哪一种反转机制,本文搜集了古地磁条带和最新的板块重建方案、太平洋海山K-Ar年龄等数据,初步厘定出中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运动学行为;也对中新生代期间中国东部的东北、华北和华南的地质特征等开展对比研究。本文认为,伊泽奈崎板块早期为平板式俯冲,160Ma左右板块拆沉并折返及岩石圈减薄,是西部沉降带的成盆机制;80 Ma左右伊泽奈崎板块向西的运动速度达到极值,对中国东部造成统一向西的挤压应力,是西部沉降带中生代的反转机制;大洋板块上发育的NW向破碎带的俯冲,可能加剧了这一期反转强度。60Ma左右伊泽奈崎板块俯冲潜没于欧亚大陆之下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启动并后撤,这是东部沉降带的成盆机制;中新世中晚期,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导致了中国东部大陆左旋压扭的应力场,这是东部沉降带新生代构造的反转机制。
- 相关文献
[1]南海南部陆缘盆地反转构造及其油气成藏意义——以礼乐盆地北部坳陷为例. 刘雨晴,吴智平,张杰,裴健翔,张道军,贾博. 2018
[2]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块俯冲过程与东亚洋陆过渡带构造-岩浆响应. 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王永明,曹现志,王鹏程,郭玲莉,于胜尧,兰浩圆,李少俊,赵淑娟,周在征,张臻,张国伟. 2018
[3]华南中生代构造转换和古太平洋俯冲启动. 李三忠,臧艺博,王鹏程,索艳慧,李玺瑶,刘鑫,周在征,刘晓光,王倩. 2017
[4]鲁西地区燕山期构造变形: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响应. 张剑,李三忠,李玺瑶,赵淑娟,付旭红,李少俊,兰浩圆,孙文军.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生甲壳动物性外激素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作者:张东;刘鑫
关键词:甲壳动物;性外激素;交配;繁殖行为
-
新近纪以来华北东部古地貌演化数值模拟及陆架海沉降控制
作者:韩续;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宋双双;田子晗;付新建
关键词:华北东部;新近纪;古地貌;陆架海沉降;华东河
-
长江三峡贯通过程的动态古地貌重建
作者:田子晗;索艳慧;李三忠;丁雪松;韩续;宋双双;付新建
关键词:古地貌重建;长江三峡贯通;晚渐新世;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水系反转
-
养殖环境对锈斑蟳人工繁育及仔蟹生长的影响
作者:邹雄;杨明秋;蒲利云;陆建学;夏连军;刘鑫
关键词: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养殖环境;人工繁育;仔蟹生长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锈斑蟳人工养殖环境监测
作者:邹雄;杨明秋;蒲利云;陆建学;夏连军;刘鑫
关键词: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物联网;水质检测;LMBP;溶解氧
-
溶解氧与亚硝酸盐对锈斑蟳卵孵育时间的影响
作者:邹雄;杨明秋;蒲利云;陆建学;夏连军;刘鑫
关键词:溶解氧;亚硝酸盐;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卵;孵育时间;繁殖能力;海水
-
锈斑蟳人工育苗技术
作者:邹雄;杨明秋;蒲利云;陆建学;夏连军;刘鑫
关键词: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人工育苗;混合存活率;阶段存活率;发育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