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关于早熟大豆育种亲本选配问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旭丽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早熟大豆;育种;亲本选配;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3 年 41 卷 006 期

页码: 540-542

摘要: 在确立早熟大豆育种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生态和自然因素,同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在早熟大豆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耐低温的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在杂交亲本组配方式上,以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方式;大豆生育期性状属于简单的数量性状,以基因累加效应为主,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的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

  • 相关文献

[1]运用元极图理论研究作物育种. 张喜文,李萍. 1997

[2]小麦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思考.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侯小峰,郭鹏燕,郭兆萍. 2012

[3]鲜食葡萄杂交后代果肉质地表型遗传分析. 李晓梅,谭伟,董志刚,唐晓萍. 2015

[4]我国小麦抗BYDV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曹亚萍. 2005

[5]小麦抗黄矮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范绍强,谢咸升,郑王义,李峰. 2008

[6]穗分枝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袁文业,孙善澄,李丕皋. 1993

[7]高梁TW960双粒结实特性的遗传分析. 梁小红,仪治本. 1999

[8]不同生态型早熟大豆杂交后代生育期遗传规律分析. 尚春树,程舜华,石冰. 1992

[9]山西中部冬小麦育种的实践与探讨. 柴纮,李进述,张兰萍. 1995

[10]小麦高产育种方向和途径. 李世平,靖金莲. 1997

[11]高抗大豆孢囊线虫1、3、4号小种新品系创制及抗源品种的遗传. 李莹,李原萍,张昕艳. 1999

[12]苦荞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 李秀莲. 2004

[13]中国农家玉米品种性状变异研究. 李凌雨,邢雅静,阎彩清,张效梅,王学雄,郭高明,赵怀生. 2004

[14]大白菜变异株嫩茎、幼叶愈伤组织培养和花、子房离体培养的研究. 兰创业,逯保德,吴淑芳,王秀英,李改珍. 2007

[15]晋陕野生大豆种群关联进化性状的变异分析. 任海红,刘学义,任冬莲,马俊奎,任小俊,史宏,王勇,赵晶云. 2010

[16]晚熟抗裂果甜樱桃新品种‘晶玲’. 陈秋芳,田建保,王敏,王国平. 2009

[17]国外引进鸭茅种质形态变异研究. 富新年,王赞,高洪文,师尚礼,王学敏,王运琦,吴欣明. 2012

[18]国外引进草甸羊茅种质的形态变异研究. 富新年,王赞,师尚礼,高洪文,刘建宁. 2012

[19]组织培养在马铃薯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杨林栋,郭瑞锋,皇甫红芳. 2004

[20]高粱航天材料的筛选利用. 杨伟,王良群,白鸿燕,刘勇,武擘,郝艳芳,张微.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