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措施改良反酸田及水稻产量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秀斌 1 ; 唐栓虎 2 ; 荣勤雷 1 ; 张倩 1 ; 孙静文 1 ; 梁国庆 1 ; 周卫 1 ; 杨少海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反酸田;改良措施;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组分;水稻产量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5 年 21 卷 02 期

页码: 404-4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针对反酸田土壤酸性强、有效磷含量极低、活性铝铁毒性重及结构性差等特征,研究不同措施改良反酸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为施用合理的改良剂消减各种障碍因素、提高土壤肥力、恢复土壤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三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1)、专用肥(NPK,CK2)、NK+钙镁磷肥、NK+磷矿粉、专用肥+石灰、专用肥+粉煤灰、专用肥+生物有机肥7个处理,研究不同改良措施对华南稻区反酸田水稻产量、土壤酸度、养分状况、团聚体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连续3年添加改良剂钙镁磷肥、磷矿粉、石灰、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早、晚稻平均产量较CK1处理均显著增加,其增幅分别为38.78%~75.00%和38.31%~56.75%;与CK2处理相比,添加改良剂的处理三季早稻和两季晚稻平均产量均有所增加,其增幅分别为9.15%~26.10%和5.71%~13.33%,且添加石灰、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水稻增产率大于钙镁磷肥和磷矿粉处理。添加改良剂的处理土壤p H、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1和CK2处理均有所增加,而交换性H+、交换性Al3+、有效硫含量则显著降低。与CK1和CK2处理相比,各添加改良剂处理>5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占团聚体比例均显著提高,而2~1 mm、1~0.5 mm以及0.5~0.25 mm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添加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处理有利于提高>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其团聚体破坏率分别降低至14.11%和16.99%。与CK1处理相比,添加石灰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略有下降,而其他施肥处理均有增加;各施肥处理土壤胡敏酸碳和胡敏素碳含量较CK1处理均有增加,而富里酸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与CK2处理相比,连续3年添加钙镁磷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添加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溶性碳和胡敏酸碳含量。施肥处理HA/FA比值较CK1处理均有所提高,其增幅为16.44%~47.69%;与CK2处理相比,添加粉煤灰、生物有机肥处理其值增幅最大,分别提高26.83%和24.53%。【结论】添加粉煤灰或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反酸田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 相关文献

[1]改良剂对反酸田土壤性质与水稻产量的影响. 易琼,杨少海,黄巧义,黄旭,蒋瑞平,唐拴虎. 2014

[2]有机、无机添加剂改良反酸田水稻生长效果研究. 易琼,唐拴虎,黄巧义,黄旭,卢钰升,陈建生. 2013

[3]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 农传江,王宇蕴,徐智,和金鸿,刘雨萌,洪杨,汤利,张发宝. 2016

[4]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 2009

[5]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赤红壤和红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崔莹莹,吴家龙,张池,周波,任宗玲,戴军. 2020

[6]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张分云,李宏,周向阳,王重荣,周德贵,赖穗春,陈立云,周少川. 2013

[7]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潘俊峰,钟旭华,黄农荣,刘彦卓,田卡,梁开明,彭碧琳,傅友强,胡香玉. 2019

[8]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和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董稳军,徐培智,张仁陟,黄旭,郑华平,解开治.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