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甜玉米籽粒体积和粒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颖妮 1 ; 李高科 1 ; 李坤 1 ; 于永涛 1 ; 李光玉 1 ; 李武 1 ; 高颖珊 1 ; 胡建广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甜玉米;籽粒体积;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2 年 27 卷 007 期

页码: 12-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挖掘控制甜玉米籽粒体积和粒重的相关基因,2017-2019年,以209份甜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测定干籽粒的体积和粒重,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De novo sequencing)获得的98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采用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体积变异范围为0.06~0.15 mL,变异倍数为2.5倍,单粒重变异范围为0.08~0.17 g,变异倍数为2.1倍,均符合正态分布.共检测到15个SNP位点与籽粒体积或粒重显著关联,分别解释籽粒体积55.7%和粒重52.1%的表型变异,其中4个位点和普通玉米报道的QTL重叠,其余11个是新鉴定的位点,通过基因注释发现大部分候选基因为转录因子等调控基因.此外,首次检测到Br2(矮化基因2)与籽粒体积、粒重两性状均显著关联,并且籽粒体积和粒重均随着该基因表达量的升高而增加.

  • 相关文献

[1]AB-QTL法定位广东高州野生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基因. 井赵斌,潘大建,曲延英,范芝兰,陈雨,陈建酉,陈芬,李晨. 2009

[2]稻米粒重和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梁学芬,甄海,王惠珍. 1999

[3]藏猪出生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胡斌,蔡淑芳,孟繁明,辛海云,王塑天,李宝红,程蕾燕,李剑豪. 2021

[4]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水稻分子育种初见成效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分子育种进展. 刘斌. 2020

[5]广东水稻核心种质耐冷萌发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丁杰荣,孙炳蕊,于航,江立群,张静,吕树伟,陈文丰,范芝兰,潘大建,李晨,刘清. 2022

[6]黄瓜核心种质白粉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贾会霞,李锡香,宋江萍,林毓娥,张晓辉,邱杨,阳文龙,娄群峰,王海平. 2021

[7]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的联合毒力. 陈炳旭,董易之,徐淑,李鹏燕,郑锦荣. 2011

[8]高温诱导甜玉米雌穗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 LI Yu-liang,李余良,HU Jian-guang,胡建广,LIU Jian-hua. 2012

[9]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 LI Gao-ke,李高科,HU Jian-guang,胡建广,ZHENG Jin-rong. 2011

[10]甜玉米单倍体高效诱导研究. LI Gao-ke,李高科,ZHENG Jing-rong,郑锦荣,HU Jian-guang. 2013

[11]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建广,王子明. 2007

[12]甜玉米单倍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形态鉴定指标筛选. LI Gao-ke,李高科,HU Jian-guang,胡建广,ZHENG Jin-rong. 2012

[13]富锌甜玉米生产方法. 武伦福,简华强,欧凤鸣,刘迪章. 2000

[14]甜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条件优化研究. 杨子龙,钟旎,胡建广. 2008

[15]广东甜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品种选育方向. 李余良,胡建广,王子明,刘建华. 2010

[16]甜、糯玉米产业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初报. 郑锦荣,刘建华. 2008

[17]南方机械播种对不同甜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 高磊,冯恩友,俞婷,李高科,李春艳,李余良,文天祥,胡建广. 2018

[18]高温老化下甜玉米种子活力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 李武,李妍,李高科,高磊,陈敏忠,卢爵广,胡建广,刘建华. 2018

[19]基于扫描电镜技术的甜玉米食味品质鉴评研究. 黄文洁,陈中健,谭深源,肖仁仔,于永涛,刘建华,李文燕,晏石娟. 2021

[20]甜玉米新优品种耐热性鉴定及耐热品种筛选. 卢文佳,李武,胡建广,李高科.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