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小林 1 ; 花可可 1 ; 李义玲 1 ; 李太魁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紫色土;土壤质量敏感因子;土地利用方式;响应关系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29-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掌握土壤质量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改善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中紫色土区典型小流域276样点土壤样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研究了川中紫色土区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1)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氮(STN)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90-1.30g·kg~(-1);土壤总磷(STP)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48-0.78 g·kg~(-1);土壤有机质(SOM)质量分数均值介于9.90-19.73 g·kg~(-1)。(2)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且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第一主成分(铵态氮与物理性质),水田>水旱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第二主成分(STN和SOM),水田>水旱轮作田>林地>果园>旱地;第三主成分(STP和硝态氮),水旱轮作田>旱地>水田>林地>果园。(3)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的变化能较好地响应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且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与土地利用方式的CCA排序结果说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改变的重要驱动力,这将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提高紫色土区土壤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特别是减轻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磷储量特征. 李义玲,李太魁,顾令爽,杨小林. 2018
[2]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3
[3]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 李太魁,王小国,朱波. 2012
[4]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2
[5]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淋失特征. 李太魁,杨小林,花可可,寇长林. 2018
[6]可溶性有机碳在紫色土中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太魁,杨小林,寇长林,张香凝,郭战玲.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豫东沙土农区杨树-农作物复合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作者:张香凝;史福刚;李太魁;郭战玲;张玉亭;寇长林
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温室气体排放;农田防护林网;增温潜势
-
聚脲甲醛缓释肥减量深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氮肥吸收率的影响
作者:吕金岭;尤克;何斌;寇长林;李太魁
关键词:聚脲甲醛缓释肥;小麦玉米轮作;深耕与旋耕;砂姜黑土;氮肥利用率
-
接种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库的影响
作者:张香凝;史福刚;李太魁;郭战玲;寇长林
关键词:蚯蚓;土壤团聚体;土壤孔径分布;土壤有机碳库;有机茶园
-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作者:郭战玲;毛家伟;李丙奇;李太魁;张香凝;胡峰
关键词: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
不同农艺措施对丹江口库区坡耕地茶园氮素径流流失的控制效果
作者:李太魁;张香凝;郭战玲;寇长林;毛家伟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坡耕地;农艺措施;氮素流失
-
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砂姜黑土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李太魁;寇长林;郭战玲;张香凝
关键词:有机肥;砂姜黑土;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
-
不同农艺措施对丹江口库区坡耕地茶园水土和磷素流失的影响
作者:李太魁;张香凝;寇长林;吕金岭;郭战玲;骆晓声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坡耕地;农艺措施;径流;水土流失;磷素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