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山西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任小俊 1 ; 马俊奎 1 ; 任海红 1 ; 史宏 1 ; 赵晶芸 1 ; 刘小荣 1 ; 刘学义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生育期组;划分

期刊名称: 大豆科技

ISSN: 1674-3547

年卷期: 2017 年 02 期

页码: 19-24

摘要: 为了将山西省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反应与国际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结果相接轨,2014—2015年选择山西省27个推广大豆品种,以北美13份大豆生育期MGⅡ~MGⅤ组标准品种为参照,进行了大豆生育期组划分试验。结果表明,北美大豆标准生育期对照品种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界限清晰,数据可用于生育期组划分参考。通过本省品种与标准品种的生育期性状分析,综合了气候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建立了山西省大豆生育期组划分标准。按照该标准确定山西省27个推广大豆品种属MGⅡ~MGⅤ范围,其中生育期组属MGⅡ的大豆品种有晋豆15、晋豆25、晋大早黄2号和晋豆43;生育期组属MGⅢ的有晋豆19、长豆18、晋豆40、晋豆30、晋遗31和晋遗42;生育期组属MGⅣ的有晋大73、晋大83、晋大78、晋豆34、晋大82、晋豆39、汾豆78、汾豆72、长豆009、汾豆56、汾豆79和晋大74;生育期组属MGV的有晋豆42、晋遗50、晋遗39、晋遗43和品豆6号。研究建立的山西省大豆生育期组划分标准,对未来大豆育种遗传研究、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流、品种的审定、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相关文献

[1]山西省太谷县农业水环境地域划分研究. 李文刚,李晋陵,牛俊杰,阎永康. 2013

[2]大豆抗源品种抗大豆孢囊线虫机理研究. 高平平,乔燕祥,李莹,周建萍. 1999

[3]大豆抗源品种抗大豆孢囊线虫的机理研究. 高平平,乔燕祥,王果平,周建萍. 1999

[4]大豆耐非生物胁迫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马鸿翔,易金鑫,王长彪,许玲,徐照龙,何晓兰,黄益洪,ZULFIQAR A. 2011

[5]基因型和激素浓度对大豆植株再生的影响. 程林梅,孙毅,刘少翔. 2001

[6]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对大豆耗水动态、养分吸收和水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王晓娟,杜太生,纪莎莎,陆红娜,吴迪. 2015

[7]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降云峰,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杜园园,靳鲲鹏. 2012

[8]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梁慧珍,王树峰,余永亮,王庭峰,巩鹏涛,方宣钧,刘学义,赵双进,张孟臣,李卫东. 2008

[9]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雷海英,武擘,贾彦琼,王玺,李莉. 2012

[10]大豆食心虫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研究. 祝天天,王保君,徐浪,任建宏,周敏,韩渊怀. 2013

[11]大豆内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和促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周怡,毛亮,张婷婷,程林梅,牛天贵. 2009

[12]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L-6的选育. 张海生,李秀珍,吴聚兰,张鑫鑫. 2012

[13]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程林梅,孙毅,岳焕荣. 2001

[14]不同磷水平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丁玉川,陈明昌,程滨,李丽君. 2006

[15]我国大豆精深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马振云,逯楠. 2016

[16]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SSR标记筛选及优异种质鉴定. 张海平,陈妍,闫凯. 2020

[17]大豆病虫害防控未来发展战略. 杨婷婷,张海生,古晓红,王军,李方舟. 2018

[18]晋北区大豆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冯钰,邢宝龙. 2019

[19]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应用初探. 刘小荣,马俊奎,刘学义. 2017

[20]大豆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李霄峰,邢宝龙.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