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炭配施有机肥对阴山北麓旱作燕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小月 1 ; 高日平 1 ; 韩云飞 1 ; 高宇 1 ; 高宏艳 1 ; 张鹏 1 ; 赵沛义 1 ; 任永峰 1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生物炭;有机肥;旱作燕麦;产量;水分利用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46-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农区水分利用效率,对比分析了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BM)、生物炭(B)、有机肥(M)、不施生物炭和有机肥(CK)4种不同耕种方式对燕麦、全生育阶段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土壤耗水特征及燕麦关键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和有机肥及两者配施均可促进燕麦生长发育,以灌浆期为例,与CK相比,B、M和BM处理下燕麦株高分别提高17.73%、22.29%和26.03%,单株叶面积分别提高13.32%、17.05%和23.67%,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6.48%、7.39%和20.30%,燕麦生育前中期生物炭效果优于有机肥,生育后期有机肥施用效果优于生物炭,两者耦合效果最好;BM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壤含水量1.65%~19.12%,显著降低燕麦土壤贮水消耗11.34%~20.09%,总耗水量降低0.38%~0.88%,施用生物炭保水减耗效果强于有机肥,随着生育期推进和降水增加,两者效果差异逐渐减小;在产量方面,BM处理可同时显著提高收获穗数、穗粒数和单穗粒重,促进燕麦籽粒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籽粒产量提高7.63%~14.8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62%~16.64%。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可显著促进旱作燕麦生长,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燕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是适宜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燕麦种植的抗旱保墒技术措施。

  • 相关文献

[1]生物炭与有机肥等碳量投入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关系. 侯建伟,邢存芳,杨莉琳,吴朝都,赵辉,段玉,颜学佳. 2024

[2]有机肥及其与化肥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白琳,成立新,李蕴华,凤英,岳林芳,常静,宝华,王志铭,于朝晖,李京淑. 2021

[3]不同肥料配比对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白红梅,姜伟,薛国萍,杜金伟,朱春侠,吴云霞,李亚杰,赵沛义. 2020

[4]氮肥减施、增施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对辣椒生长性状、营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杨志刚,胡栓红,常海文,张俊,王勇,左明湖,张明,王海水. 2020

[5]不同施肥处理对燕麦产量、养分吸收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君,段玉,刘亚红,梁俊梅,王博,安昊,连海飞. 2020

[6]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陈广平,苏二虎,王雪娇,刘坤雨,高圆丽,鄂丽丽,唐存喜,宏迪,李强. 2024

[7]施用有机肥对甜菜产质量影响初探. 黄春燕,苏文斌,樊福义,邓君超,展耀东,宫前恒,邢永生. 2012

[8]有机肥和海藻酸配施提高盐碱地蒙古黄芪抗逆性和品质. 刘杰,吴强,赵鹏,王永龙,高雪峰,赵培伟,马斌,范菠菠. 2024

[9]聚丙烯酰胺和生物炭共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理化因子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赵卉鑫,马鑫,张瑞喜,张永虎,唐海涛. 2023

[10]不同炭化条件对黑沙蒿生物炭保水性能的影响. 姚俊卿,侯建伟,索全义,段玉,张君,景宇鹏. 2017

[11]鸡粪做饲料饲喂家畜技术. 娜日娜,李峰,张英荣. 2012

[12]马铃薯硼素吸收分配规律及施肥的影响. 张胜,白艳殊,崔艳,于卓. 2010

[13]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秦永林,石晓华,贾立国,康文钦,樊明寿. 2019

[14]有机肥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刁生鹏,高宇,张雄,任永峰,赵沛义,贾有余,聂晶,骆洪. 2018

[15]不同培肥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效果. 王庆蒙,景宇鹏,李跃进,赵举,张雅贞,李秀萍,李焕春,刘宇杰,白勇兴. 2020

[16]施用有机肥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张雅贞,李跃进,景宇鹏,李秀萍,史培,栗燕芳,卢旭东,连海飞,王庆蒙. 2019

[17]有机肥对农田土壤特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石晓华,崔石新,郝凯,孔硕,贾沙沙,今芝,康文钦,樊明寿. 2020

[18]不同修复材料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贾慧,李蕾,王永,云兴福. 2022

[19]脱硫石膏和有机肥不同施用量改良河套灌区盐碱化土壤田间试验研究. 董芸雷,妥德宝,李彬,张三粉,赵沛义. 2013

[20]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 张建平,程玉臣,哈斯.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