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三沙湾养殖衍生有机物沉降对多毛类优势种营养生态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鹏展 1 ; 付婧 2 ; 周进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三沙湾;网箱养殖;底栖生态效应;大型底栖动物;多毛类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689-6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三沙湾网箱养殖活动的底栖生态环境效应,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示踪结合数学模型方法分析区域内养殖衍生有机物(aquaculture-derived organic matter, AOM)沉降对5种底栖数量优势物种(多毛类的欧努菲虫Onuphis eremita、角海蛹Ophelina acuminata、索沙蚕属一种Lumbrineris sp.、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和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营养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OM (包括残饵和粪便)、颗粒有机物和底栖微藻是三沙湾底栖优势物种的潜在食源,各类食源δ13C和δ15N均有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P<0.001)。底栖优势物种的营养级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P<0.001),杂食性索沙蚕属一种和欧努菲虫营养级最高,两者分别为2.79和2.78;底泥食性丝异须虫、角海蛹和不倒翁虫分别为2.62、2.41和1.81。AOM是底栖优势物种的重要食源,对欧努菲虫、角海蛹、索沙蚕属一种、丝异须虫和不倒翁虫的食物贡献率分别为(68.4±17.2)%、(61.7±22.0)%、(54.9±13.4)%、(36.4±8.3)%和(18.3±13.2)%;底栖微藻也为底栖优势物种的重要食源。综上,AOM已是三沙湾底栖生物的重要食源,养殖活动存在较为显著的底栖生态环境效应;自然水域内底栖生物营养生态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食源结构和摄食习性影响三沙湾底栖物种营养级。

  • 相关文献

[1]三沙湾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和水产养殖活动关系. 王楠,纪炜炜,付婧,周进. 2019

[2]福建三沙湾网箱养殖对多毛纲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唐盟,周进. 2017

[3]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与多样性的分布特征. 田伟,徐兆礼. 2015

[4]三沙湾海域水质周年变化分析与评价. 邵留,于克锋,吴海龙,霍元子,何青,沈盎绿. 2014

[5]基于3种生物指数的三沙湾养殖活动底栖环境效应研究. 彭广海,付婧,马增岭,周进. 2018

[6]三沙湾浮游动物生态类群演替特征. 徐佳奕,徐兆礼. 2013

[7]三沙湾浮游动物群落对水团季节变化的响应. 徐佳奕,刘守海,徐兆礼,孙鲁峰,陈佳杰. 2014

[8]黄东海多毛类动物种类组成与优势种分析. 陈桂芳,隋吉星,李新正. 2016

[9]短鳃伪稚虫的习性、分布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孙修涛,张岩,李健,麻次松,赵法箴,于永隆,杨鸿运. 2001

[10]东海浮游多毛类环境适应分析. 徐兆礼. 2008

[11]东海近海浮游多毛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 黄梅玲,徐兆礼. 2008

[12]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1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8

[14]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划分及变化. 徐勇,隋吉星,李新正,王洪法,张宝琳,帅莲梅. 2016

[15]天津大神堂海洋特别保护区生境修复初步评价. 王宇,房恩军,郭彪,高燕,侯纯强,王群山. 2014

[16]南黄海冷水中心内外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析. 张鹏弛,徐勇,李新正,王洪法,张宝琳,帅莲梅,安建梅. 2017

[17]沿潮沟级别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空间变异. 储忝江,盛强,王思凯,黄铭垚,吴纪华. 2016

[18]不同水深条件下刺参养殖池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特征. 温彬,高勤峰,董双林,宁鲁光. 2016

[19]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张涛,晁敏,朱江兴,王云龙. 2008

[20]山东宁津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王金宝,李新正,王洪法.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