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书钦
1
;
诸叶平
1
;
刘海龙
1
;
李世娟
1
;
刘升平
1
;
张红英
1
;
高伟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
2.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有效积温;生长模型;形态模型;三维可视化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7 年 50 卷 09 期
页码: 1594-16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基于有效积温,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真实表达环境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实现小麦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为小麦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天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各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形态数据,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形态数据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叶片叶长、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模拟模型,计算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每个生长日的形态数据,借助OpenGL和NURBS曲面造型技术,构建冬小麦几何形态模型,最终实现冬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结合,实现了冬小麦返青后生长过程可视化。【结果】在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叶长回归方程R2值在0.772—0.983之间,F值在10.153—340.191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最大叶宽回归方程R~2值在0.853—0.999之间,F值在17.371—4 359.236之间,且Sig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上述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均较好。经数据检验,叶长模型绝对误差在0—3.88 cm之间,根均方差(RMSE)值在0.24—1.95 cm之间,最大叶宽模型绝对误差在0—0.28 cm之间,RMSE值在0.02—0.15 cm之间,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该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返青后的叶片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基于所建模拟模型计算冬小麦返青后逐日形态数据,可构造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植株形态,可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植株动态生长过程。【结论】基于有效积温构建的冬小麦返青后叶长和最大叶宽模拟模型,可较好预测冬小麦返青后叶片生长状态,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和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片生长可视化。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及生长可视化研究. 李书钦,诸叶平,刘海龙,李世娟,刘升平,张红英,高伟. 2017
[2]冬季日光温室芹菜的生长模型研究. 朱鑫,高国训,陆子梅,鲁志平,任志雨,邹芳玲. 2011
[3]金针菇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赵新,王永,刘娜,陈锐,朱珠,王成,兰青阔. 2016
[4]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对麦田杂草防除效果研究初报. 张惟,刘亦学,张学文,杨秀荣,张海龙. 2004
[5]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严晔端,安玉钗,张余良. 2006
[6]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品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邵凤武,赵居生,陆文龙. 2008
[7]微咸水农田灌溉技术研究. 邵玉翠,张余良,李悦,严晔端,安玉钗. 2003
[8]叶面喷施抗旱剂对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吴勇,高祥照,杜森,钟永红,王艳. 2012
[9]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灌溉对土壤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肖辉,高贤彪,郭良进,王圣森. 2008
[10]冬小麦不同调亏量灌溉试验研究. 郑鹤龄,潘洁,廉晓娟,陆文龙. 2008
[11]关于冬小麦低温春化、南繁加代的初步探讨. 时晓伟,王继忠,石斯发,冯刚,王建贺,张起军,胡云霖. 2007
[12]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津农7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梁丹,王从磊,王建贺,冯刚,时晓伟,刘丹. 2015
[13]强筋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津农6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时晓伟,冯刚,王建贺,梁丹,王从磊,石斯发,王继忠. 2011
[14]苯磺隆·乙羧氟草醚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的效果. 张惟,刘亦学,张学文,于金萍,杨秀荣,赵作鹏. 2009
[15]节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结构. 潘洁,毛建华,郑鹤龄. 2002
[16]黑色液膜对冬小麦土壤墒情及产量的影响. 王正祥,张国刚,夏时云. 2007
[17]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时晓伟,冯刚,胡云霖,夏时云,石斯发,张起军,王建贺,肖建国,王继忠. 2004
[18]22%苯磺·乙羧氟可湿性粉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防除效果研究. 张惟,刘亦学,张学文,杨秀荣. 2006
[19]不同灌溉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郝秀钗,李建波,张胜爱,郭佳,陈素英,史占良,刘长悦. 2017
[20]40%砜吡草唑悬浮剂防除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李琦,刘亦学,于金萍,张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包膜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小站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金修宽;李明悦;高伟;高宝岩;高贤彪
关键词:小站稻;产量;包膜控释氮肥;配施比例
-
滨海盐碱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杨勇;王立艳;高伟;赵杰;李梦琦;王景余
关键词:滨海盐碱地;有机无机肥;配施;玉米;产量;土壤肥力
-
CMD浓缩元素营养剂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试验研究
作者:高宝岩;高伟;李明月;宁晓光;刘竟文;隋华
关键词:CMD浓缩元素营养剂;设施;番茄;产量;品质
-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作者:王立艳;高伟;李明悦;金修宽
关键词:小麦品种;氮肥;产量;氮素利用率;氮收获指数
-
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马龙;高伟;栾好安;唐继伟;李明悦;黄绍文
关键词:设施菜田;施肥模式;宏基因组;有机替代;微生物群落结构;Alpha多样性
-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作者:杨勇;王立艳;高伟;赵杰;李梦琪;王景余
关键词:小麦;氮肥;产量;氮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土壤养分
-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作者:马龙;高伟;栾好安;唐继伟;李明悦;黄绍文
关键词: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硝化势;功能基因;N2O排放量;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