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化螟为害杂交稻和常规稻的试验及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初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其志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

关键词: 三化螟;种群数量;盛孵期;抽穗期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1993 年 08 期

页码: 1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经接卵试验和大田观察,并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生物学特性是适宜三化螟发生和为害的。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后,三化螟的发生和危害减轻的主要原因是,杂交稻比原推广的常规稻当家品种“691”等生育期提前7~10d;三化螟在杂交稻上幼虫发育延长、发生期推迟,使杂交稻受害敏感期避开了三化螟为害高峰,减轻了三化螟的发生和为害。随着杂交稻在我省面积逐年增加,使三化螟的发生和为害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状态。

  • 相关文献

[1]20%三唑·辛硫磷EC防治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试验. 李家发,赵龙,王家立,苏军军,胡克英. 2005

[2]湖北省水稻螟虫抗药性水平测定与分析. 吕亮,陈其志,张舒,杨小林. 2007

[3]30%护稻臣乳油防治水稻害虫药效试验. 周荣华. 2001

[4]毒死蜱防治水稻害虫的药效试验. 朱文达,李芒,邢平,王小平. 2001

[5]湖北省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抗药性监测. 吕亮,陈其志,张舒,杨小林,常向前. 2008

[6]三化螟白穗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研究. 陈其志,钱汉良. 1994

[7]10%ATO-CHM乳油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毒力测定. 吕亮,陈其志,张舒,杨小林,吴军,肖华锋. 2008

[8]水稻抽穗期的光周期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王红波,董华林,郑兴飞,殷得所,查中萍,胡建林,游艾青,周黎,徐得泽. 2020

[9]水稻抽穗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杜雪树,戚华雄,廖世勇,方非. 2013

[10]栽培稻抽穗期多样性影响机制. 蔡海亚,徐得泽,程建平,赵锋,吴建平. 2014

[11]水稻抽穗期基因qHY-8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蔡海亚,徐得泽,程建平,赵锋,吴建平. 2013

[12]基于NCⅡ遗传交配设计的籼稻抽穗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徐凯,郑兴飞,张红燕,胡中立,宁子岚,李兰芝.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