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莱州湾金城海域鱼礁投放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任彬彬 1 ; 袁伟 2 ; 孙坚强 2 ; 陈瑞盛 2 ; 王俊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莱州湾;人工鱼礁;大型底栖动物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5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1863-18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莱州湾金城海域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2009—2012年对鱼礁区与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9次调查,研究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种类相似性、生物量、丰度以及多样性的变化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门30科35种,其中鱼礁区30种,对照区27种.调查海域站点按照鱼礁投放与否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群落,造成群落分组的首要贡献种为浮游生物食者.鱼礁区与对照区种类相似性由鱼礁投放后第一年的37.5%提高到第二年的58.6%.鱼礁区底栖动物生物量由第一年的1.00 g·m-2增加到第二年的1.55 g·m-2,差异显著;丰度由540 ind·m-2增至622 ind·m-2.鱼礁区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均高于对照区.与对照区相比,鱼礁投放后鱼礁区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有所升高,均匀度指数有所降低.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表明,鱼礁投放后第二年底栖动物群落的扰动较第一年更为明显,说明人工鱼礁投放早期(1~2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还处于一个被扰动状态.莱州湾金城海域鱼礁投放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主要受到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莱州湾小清河口近岸海域底栖生境健康评价. 丁敬坤,李加琦,薛素燕,张雯雯,霍恩泽,马占飞,于文涵,毛玉泽. 2021

[2]渤海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陈传曦,张建柏,王新萌,方光杰,魏双武,于梦杰,唐衍力. 2021

[3]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4]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王俊. 2000

[5]渤海莱州湾梭子蟹放流海域生态特征研究. HUANG Jing-xian,黄经献,沈公铭,SHEN Gong-ming. 2010

[6]春末夏初莱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谱及潜在鱼类生物量的估算. 彭荣,左涛,万瑞景,林群,李显森,王俊,金显仕. 2012

[7]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8]菜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张波,吴强,金显仕. 2013

[9]夏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理化环境及营养现状评价. 夏斌,张晓理,崔毅,陈碧鹃,陈聚法,过锋,张艳,黄翠玲. 2009

[10]莱州湾霞水母大规模爆发危害影响分析. 黄经献,赵炳然,邓光修,张传涛,孙祥山,张迪,曹金凤. 2011

[11]高温暴雨时节莱州湾沿岸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曹金凤,张传涛,赵炳然,孙祥山,宁晨洁,黄经献. 2016

[12]莱州湾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丰度分布周年变动. 王秀霞,左涛,吴强,陈瑞盛. 2015

[13]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及影响机制研究. 侯国华,高茂生,郭飞,孔祥淮,赵金明,仇建东,刘森,郑懿珉. 2016

[14]莱州湾金城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姜会超,陈海刚,宋秀凯,刘宁,何健龙,程玲,王月霞. 2015

[15]2015年春、夏季莱州湾营养盐分布特征. 郭富,王保栋,辛明,张文全,厉丞烜,谢琳萍,孙霞. 2017

[16]2011年春、夏、秋三季莱州湾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与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的关系. 栾青杉,吴强. 2020

[17]2018年6月渤海大型水母分布特征. 王朋鹏,张芳,孙松,杨涛. 2020

[18]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金显仕,邓景耀. 2000

[19]莱州湾泥螺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基于AHP的YAAHP软件实现. 吴文广,张继红,魏龑伟,方建光. 2014

[20]基于数字化海岸分析系统(DSAS)的海岸线变迁速率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海岸线为例. 丁小松,单秀娟,陈云龙,金显仕,原作辉,杨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