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上游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翟东东 1 ; 蔡金 1 ; 喻记新 1 ; 王莹 1 ; 刘红艳 1 ; 熊飞 1 ; 段辛斌 2 ; 刘绍平 2 ; 陈大庆 2 ;

作者机构: 1.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上游;鲢;遗传多样性;群体动态;遗传分化

期刊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74-2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邵女坪)、三峡库区干流(巴南、丰都、万州、太平溪)及支流(箭滩河、嘉陵江、小江)等8个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为0.770~0.876,核苷酸多样性为0.687%~1.967%;8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都呈双峰分布,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正值或统计上不显著的负值,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在历史上较为稳定;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5.87%),仅有4.13%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箭滩河群体与太平溪、小江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他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Mantel检验显示,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远近无相关性;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格局.建议加强长江上游鲢遗传资源保护,将产生分化的群体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 相关文献

[1]长江上游5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翟东东,蔡金,喻记新,刘红艳,陈元元,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20

[2]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长江上游瓦氏黄颡鱼群体遗传结构. 熊飞,刘红艳,翟东东,段辛斌,田辉伍,陈大庆. 2023

[3]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鲢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3

[4]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判别. 蒲艳,杨浩,田辉伍,邓华堂,倪文静,魏念,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23

[5]梯级水电站运行条件下长江上游鲢早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 蒲艳,邓华堂,田辉伍,吴兴华,唐锡良,杨浩,王敏,段辛斌,陈大庆. 2023

[6]长江中游水系鲢和草鱼群体mtDNA遗传变异的研究. 张四明,汪登强,邓怀,余来宁. 2002

[7]基于COI序列的长江中上游鲢6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沙航,罗相忠,李忠,邹桂伟,梁宏伟. 2018

[8]基于微卫星分析的长丰鲢种质资源遗传监测. 罗相忠,覃维敏,梁宏伟,沙航,邹桂伟. 2022

[9]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下游鲢遗传多样性现状的分析. 罗宇婷,方弟安,周彦锋,徐东坡,彭云鑫,彭飞,张桂宁,刘凯,尤洋. 2021

[10]两个人工雌核发育系鲢近交F_1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张桂蓉,严安生,邹桂伟,罗相忠,黄峰. 2005

[11]长江、珠江、黑龙江水系野生鲢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姬长虹,谷晶晶,毛瑞鑫,朱新平,孙效文. 2009

[12]长江水系鲢和草鱼遗传结构及变异性的RAPD研究. 张四明,邓怀,汪登强,余来宁. 2001

[13]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长江中下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朱晓东,耿波,李娇,孙效文. 2007

[14]津鲢与长江鲢遗传多样性分析. 阮瑞霞,李建林,宣云峰,陈文华,王荣泉. 2014

[15]长江下游放流鲢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张敏莹,徐东坡,刘凯,段金荣,施炜纲. 2012

[16]鲢微卫星标记研制及其在鲢和鳙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廖梅杰,杨官品,邹桂伟,危起伟,汪登强. 2006

[17]鲢补体C7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序列分析. 蒋菁菁,李英文,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李小芳,范振华,汪登强. 2012

[18]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申绍祎,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刘绍平. 2017

[19]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红艳,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 2009

[20]长江上游中华金沙鳅和短身金沙鳅线粒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龙安雨,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周湖海,段辛斌.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