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和平衡施肥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立梅 1 ; 黄绍文 1 ; 韩宝文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氮水平;磷水平;平衡施肥;冬小麦-夏玉米;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0 年 2010 卷 05 期

页码: 38-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河北衡水对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及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等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夏玉米施用氮肥和磷肥均能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用氮肥分别增产11.1%~32.2%(平均22.5%)和12.5%~24.1%(平均19.2%),分别增收853.50~2 775.00元/hm2(平均1 876.60元/hm2)和1 352.33~2 293.77元/hm2(平均1 651.04元/hm2);施用磷肥分别增产8.1%~14.0%(平均11.7%)和2.5%~13.2%(平均9.1%),分别增收563.4~1 380.6元/hm2(平均974.7元/hm2)和189.74~1 458.39元/hm2(平均765.31元/hm2)。冬小麦-夏玉米适宜N用量范围分别为220~260 kg/hm2和220~280kg/hm2,适宜施氮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6.5%和26.3%;适宜P2O5用量分别为90~110 kg/hm2和95~115kg/hm2,适宜施磷水平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6.8%~17.3%和11.8%~20.5%。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5.3%~9.0%,增收454.19~992.5元/hm2,提高氮肥利用率5.0~15.2个百分点。

  • 相关文献

[1]控释与稳定尿素配施对土壤氮素迁移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肖强,李鸿雁,衣文平,邹国元,魏丹,孙世友,李丽霞. 2020

[2]日粮磷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张峰,邱伟,刘小静,马书林,吴占军,房灿,刘小虎,韩爱云,常靖,张彩云,张建良. 2013

[3]不同水肥组合对岗南水库周边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中氮素平衡及淋失的影响. 郝桂琴,王凌,张国印,茹淑华,耿暖,孙世友. 2014

[4]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彦才,王丽英,李若楠,翟彩霞,陈丽莉,刘辉芳. 2009

[5]平衡施肥对连作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丽英,张彦才,翟彩霞,陈丽莉,李巧云,武雪萍,吴会军. 2008

[6]平衡施肥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研究. 韩宝文,秦文利,李春杰,邢素丽,叶英. 2005

[7]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作物区土壤培肥途径研究. 邢素丽,韩宝文. 2007

[8]基于ARGGIS和VB的农田养分管理与施肥决策系统的建立. 邢素丽,刘孟朝,刘忠宽,韩宝文,李春杰,秦文利. 2005

[9]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李娟,范凤翠,石玉芳,李志宏,高丽红,刘胜尧. 2010

[10]四种除草剂对大豆安全性研究. 樊翠芹,李香菊,王贵启,李秉华,苏立军. 2004

[11]鸭梨花粉直感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陈景顺,宋金耀,董存田,刘全国,张新生. 1999

[12]南非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吴哲,崔四平,贾银锁. 2010

[13]盐碱地油葵适宜播期试验研究. 张春芝,鲁雪林,王秀萍,张国新,刘雅辉,王婷婷. 2016

[14]栗钙土钙积层扰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段玉,胡景辉,张君,姚俊卿,郭瑞丽. 2013

[15]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甄翠荣. 2005

[16]定位水氮组合对冀5265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可溶性蛋白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贾秀领,张凤路,马瑞昆,姚艳荣,张丽华. 2010

[17]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18]严重冬春干旱年型不同水分运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效应. 张丽华,姚艳荣,曹洁璇,董志强,吕丽华,梁双波,贾秀领. 2013

[19]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戴茂华,吴振良,刘丽英,马俊永. 2014

[20]节水型高产水稻新品种垦育38选育与栽培技术. 吴新海,孙景合,王永新,左永梅,张启星.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