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棚作物-水稻种植模式对稻谷产量和氮素面源污染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明星 1 ; 吴彤东 1 ; 谢正荣 2 ; 刘凤军 1 ; 陆长婴 1 ; 姚月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苏州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昆山市粮经站

关键词: 水稻;大棚作物;氮肥减施;面源污染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03 期

页码: 85-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常规施肥的麦茬稻与不施肥的大棚作物茬稻的产量、田面水氮素含量的差异和不同施氮肥期对大棚作物茬水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常规施肥的麦茬稻田田面水总氮量为不施肥的大棚作物茬的6.02倍,水稻增产10.64%;前茬为大棚作物时,水稻全季不施基肥、仅在叶龄余数4或5时一次追肥(施氮量75 kg/hm2)可比不施肥增产23%以上,此氮素管理模式有使大棚作物茬水稻增产和降低氮素面源污染的正向作用。

  • 相关文献

[1]不同培肥方式对江苏沿江稻田土土壤转性及大棚蔬菜生长的影响. 刘建,张勤,徐少安,周根友,魏亚凤. 2006

[2]配施NBPT下氮肥减施对大蒜生物量及氮代谢的影响. 刘灿玉,樊继德,陆信娟,赵永强,张碧薇,杨峰. 2020

[3]添加NBPT下氮肥减施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灿玉,樊继德,陆信娟,赵永强,张碧薇,杨峰. 2020

[4]氮肥减施与花生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氨挥发、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胡中泽,衣政伟,杨大柳,王安,陈留根,张岳芳,王显. 2022

[5]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源头减量技术. 薛利红,杨林章,施卫明,王慎强. 2013

[6]健康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研究. 李静会,吴彤东. 2011

[7]利用指示生物评价稻田系统磷素面源污染潜力. 施林林,王海候,蒋敏,张帆,陆长婴,周新伟,沈明星. 2013

[8]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2015

[9]农田排水河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与实际效果. 杨非,王建清,张亚平,张志勇,宋伟. 2018

[10]自然生物膜对面源污水中氮磷去除的研究进展. 吴国平,高孟宁,唐骏,陆海鹰,吴永红. 2019

[11]农田汇水区重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集成与示范. 宋伟,闻学政,杨非,王岩,刘海琴,秦红杰,张迎颖,张志勇. 2019

[12]农户化肥投入行为与面源污染问题研究. 张锋,胡浩. 2012

[13]盐城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倪圣亚,薛民琪,陆胜龙,任彬,王亚杰,张振华. 2015

[14]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盛婧,王子臣,朱普平,陈留根,郑建初. 2016

[15]江苏种养结合猪场粪污处理典型模式分析Ⅰ-政府主导型. 王子臣,范敏其,王鑫,盛婧,张岳芳,郭智,郑建初,管永祥. 2019

[16]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汤婕,周丹一,任卓,薛利红,杨林章. 2024

[17]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数据. 刘晓倩,李玲,孙小龙. 2024

[18]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氮磷养分循环利用技术. 常志州,黄红英,靳红梅,马艳,叶小梅,薛利红,杨林章. 2013

[19]江苏沿海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梨园氮磷流失的影响. 闫凯旋,马萌萌,李卫国,洪立洲. 2023

[20]不同种类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菜地氮磷淋溶效果及机制研究. 巨昇容,闵炬,董刚强,李建斌,施卫明.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