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宗标 1 ; 王幸 1 ; 徐泽俊 1 ; 齐玉军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植物保健剂;农艺性状;增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3 年 41 卷 06 期
页码: 85-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研究了植物保健剂Cabrio(中文名凯润,有效成分25%吡唑醚菌酯乳油)、Opera(中文名欧博,有效成分18.3%氟环唑乳油)单一使用以及与拌种剂Insure(中文名英硕,有效成分20%吡唑醚菌酯+灭菌唑+甲霜灵悬浮液)配合使用情况下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结荚初期单独喷洒保健剂,增产幅度在3%左右,达显著水平。保健剂配合拌种剂使用增产幅度为5.56%~6.94%,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主要是提高了单株荚数、粒数、单株粒重提高。配合使用保健剂和拌种剂,株高明显增大,并能推迟成熟3 d左右。
- 相关文献
[1]小麦后期肥药混喷技术研究. 秦德荣,王龙,李筠,任立凯. 2006
[2]套作大麦增产原因的GM分析. 沈明星. 1994
[3]新型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在小麦后期应用的生物学效应. 杨文飞,曹晓利,杜小凤,顾大路,王伟中. 2011
[4]“劲丰谷德”对小麦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杨文飞,潘德众,朱云林,钱新民,王伟中. 2015
[5]稀施保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杨文飞,翟中凯,杨礼军,朱云林,钱新民,王伟中. 2014
[6]劲丰对水稻植株性状的影响和增产效果. 杨文飞,高定如,吴传万,王伟中. 2011
[7]微生笺活性肥料Biol.I.F.E^TM在棉田应用研究. 陈柏森. 1998
[8]小麦后期肥药混喷技术研究. 秦德荣,王龙,李筠,任立凯. 2006
[9]喷施抗倒调理剂劲丰对小麦增产抗倒的生物学效应. 吴传万,杜小凤,文廷刚,顾大路,王伟中. 2013
[10]新型调节剂稀施保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和增产效果. 杨文飞,贾艳艳,文廷刚,顾大路,杜小风,吴传万,王伟中. 2020
[11]解淀粉芽孢杆菌W48对大蒜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提升效果研究. 熊雨洁,宋立晓,王亚,生宏杰,余向阳,张雷刚. 2024
[12]12%寡糖·香草硫缩病醚微乳剂对机插秧水稻的增产效应. 陈俊敏,付朝晋,王可,王红春,张善学,金林红,娄远来. 2021
[13]新型“光肥”对温室大棚内环境因子及小青菜生长的影响(英文). 李文秀,周宁琳,陈园园,王佳,朱晓玲,王振江,徐磊,冯伟民. 2014
[14]生物有机肥GROTEK对水稻的增产及抗病作用. 赵永富,刘婷. 2009
[15]大豆分子标记研究的现状及展望:Ⅰ遗传图谱的构建. 崔世友. 2003
[16]大豆耐非生物胁迫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马鸿翔,易金鑫,王长彪,许玲,徐照龙,何晓兰,黄益洪,ZULFIQAR A. 2011
[17]蛹虫草固体发酵大豆基质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ZHANG Cheng,张城,CHEN Hongwei,陈宏伟,ZHU Yunlan,朱蕴兰,YIN Junjie. 2017
[18]黄淮海夏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增产增效机制研究. 吴存祥,王幸,齐玉军,徐泽俊,王宗标,徐彩龙,韩天富. 2017
[19]杂交籼稻各主要性状与产量间关系研究. 马腾,罗利,王多明,陈庭木. 2009
[20]杂交抗虫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比较研究. 王海洋,陈建平,张萼.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与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应用
作者:陈华涛;张红梅;崔晓艳;杨加银;俞春涛;徐泽俊;王学军;陈新;齐玉军;徐海风;黄波;袁星星;张威;王琼
关键词:
-
花生冠腐病抗病性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巩佳莉;孙东雷;卞能飞;王荣琪;王幸;王晓军
关键词:花生;冠腐病;抗病性;快速鉴定;抗病育种
-
干旱胁迫下GmYUC12a对大豆侧根蔗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齐玉军;邢兴华;王好让;徐泽俊;童飞;李思梦;江海东;王幸
关键词:大豆;干旱;侧根;GmYUC12a;蔗糖代谢
-
鲜食大豆新品种徐春6号的选育
作者:李思梦;齐玉军;徐泽俊;邢兴华;童飞;王好让;晋彤彤;王幸
关键词:鲜食大豆;徐春6号;选育栽培
-
大豆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大豆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作者:李艺阳;吴冕;王幸;顾和平;陈新;崔晓艳
关键词:大豆炭疽病;平头炭疽菌;病原鉴定;抗性鉴定
-
大豆TIFY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非生物胁迫表达研究
作者:王好让;童飞;李思梦;晋彤彤;齐玉军;徐泽俊;邢兴华;王幸
关键词:大豆;TIFY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胁迫;表达量
-
GmYUC12a对大豆侧根发育和抗旱性的调控作用
作者:齐玉军;邢兴华;李思梦;徐泽俊;童飞;王好让;江海东;王幸
关键词:大豆;干旱;侧根;GmYUC12a;GmTIR1A;GmAFB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