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闽育茶树品种生育期与生化成分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常颂 1 ; 陈志辉 1 ; 钟秋生 1 ; 林郑和 1 ; 游小妹 1 ; 王秀萍 1 ; 余文权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福建;茶树品种;生育期;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4 年 02 期

页码: 172-1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相同生态、栽培条件下,对相同树龄的福建省40个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春梢物候期调查、生化成分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乌龙茶品种中,31%为早生种,46%为中生或中晚生种,23%为晚生种;在14个绿茶品种中,29%为特早生种,7%为晚生种,其余64%为早生或中生种;各品种间存在显著的芽期差异,为生产用种芽期搭配提供了有利条件。参试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0%~52%,茶多酚9.8%~20.8%,游离氨基酸3.0%~6.8%,咖啡碱2.9%~5.0%,说明各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参试的40个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早春毫、政和大白茶、霞浦元宵茶和悦茗香4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其他36个品种聚类可分为铁观音类群、闽南类群、福鼎大白茶类群和黄旦类群等4类。本研究结果为茶叶生产用种的多样性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指导。

  • 相关文献

[1]茶树品种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 陈常颂,王庆森,黄建,张应根,王秀萍,陈荣冰,吴光远,曾明森. 2007

[2]43个福建省茶树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CHEN Zhi-hui,陈志辉,SHAN Rui-yang,单睿阳,YOU Xiao-mei,游小妹. 2017

[3]'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新品系性状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LIN Zheng-he,林郑和,ZHONG Qiu-sheng,钟秋生,SHAN Rui-yang,单睿阳,YOU Xiao-mei. 2017

[4]福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杨军,孔祥瑞,郭吉春,王让剑,宋振硕. 2012

[5]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 ^A丁中文^B1%^A陈奇榕^B2%^A黄华弟^B3%^A林梅^B4. 2004

[6]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韦晓霞,胡菡青,吴如健,钟秋珍,吴少华,郑少泉. 2006

[7]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王义祥,翁伯琦. 2005

[8]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历程、主要成效与若干对策. 翁伯奇,陈奇榕. 2004

[9]瑞香等3个高香型红茶与乌龙茶兼用新品种的主要性状. 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林郑和,钟秋生,陈荣冰. 2011

[10]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2017

[11]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郑和,郝志龙,陈良城,高水练. 2004

[12]'茗科1号'等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陈林,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9

[13]'春闺'与'福云6号'乌龙茶香气组分差异研究. 李鑫磊,邓慧莉,钟秋生,游小妹,阮其春,单睿阳,林郑和,陈常颂. 2021

[14]"春闺"绿茶香气成分鉴定分析.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单睿阳,陈志辉,游小妹. 2021

[15]联苯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 吴光远,曾明森,夏会龙,马香娟,王庆森,王文建,陈忠林. 2013

[16]紫牡丹红茶超干发酵生化机理浅析. 邬龄盛,陈泉宾. 2021

[17]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林郑和,钟秋生,郝志龙,游小妹,陈志辉,陈常颂,单睿阳,阮其春. 2017

[18]溴氰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 曾明森,夏会龙,王庆森,王文建,陈忠林,吴光远. 2013

[19]黑刺粉虱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王庆森,陈常颂,吴光远,曾明森,陈荣冰,余素红,黄建. 2006

[20]乌龙茶和绿茶品种茶鲜叶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指纹图谱特征比较. 陈林,项丽慧,王丽丽,陈键,宋振硕,余文权,尤志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