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雷旭 1 ; 李冰 1 ; 李晓 1 ; 王璐 1 ; 朱健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关键词: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DGGE技术;微生物群落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1373-13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在夏季和秋季运行期间湿地中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采用PCR-DGGE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3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组成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人工湿地下行池中梭鱼草、美人蕉、再力花根际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2.91、2.96和2.90,说明美人蕉根际能更好地富集周围的微生物,提高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各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相似度,发现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美人蕉和再力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65%以上)。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的结果显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3种植物在实验期间根际微生物群落分属8个纲:α-变形菌纲(14.37%)、β-变形菌纲(38.13%)、γ-变形菌纲(6.87%)、ε-变形菌纲(16.87%)、δ-变形菌纲(6.87%)、放线菌纲(8.76%)、拟杆菌纲(4.38%)、硝化螺旋菌纲(3.75%)。β-变形菌纲为该人工湿地系统试验期间不同植物根际富集的主要细菌类群。本实验为以后人工湿地系统植物优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人工湿地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Li Gu,李谷,Wu Huibi. 2008

[2]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效果与微生物群落分析. 王加鹏,崔正国,周强,马绍赛,曲克明,毛成全. 2014

[3]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姚延丹,李谷,陶玲,李晓莉,张世羊,赵巧玲,林玉良. 2011

[4]人工湿地在处理养殖污水中的应用研究. 王贤瑞,何雅萍. 2012

[5]利用循环水和人工湿地技术改建鳗鲡精养池试验. 倪琦,管崇武,王剑锋,宿墨,黄钟持. 2009

[6]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人工湿地及养殖水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晓,李冰,朱健. 2013

[7]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王林,李冰,朱健. 2016

[8]组合湿地在通风强化条件下循环处理鲟鱼养殖废水研究. 林玉良,李谷,张世羊,陶玲,李晓莉,张珂. 2011

[9]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张成龙,李冰,侯诒然,封功成,陶冶,朱健. 2019

[10]海水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与基质酶活性的相关性. 吴俊泽,王艳艳,李悦悦,祝佳玄,曲克明,崔正国. 2019

[11]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与系统内基质酶、微生物分析. 周强,崔正国,王加鹏,曲克明,马绍赛,毛成全. 2015

[12]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行效果研究. 程果锋,陆诗敏,刘兴国,曾宪磊,顾兆俊. 2018

[13]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开发与应用. 黄世明,陈献稿,石建高,徐丽丽. 2016

[14]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特征. 吴恢碧,李谷,陶玲,姚延丹,赵巧玲. 2008

[15]不同耐盐植物人工湿地净化养殖外排水效果. 许永辉,崔正国,曲克明,王艳艳,王加鹏,李悦悦,胡清静. 2018

[16]养殖密度对温室湿地循环水系统中鲫生长、生理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吴宗凡,时旭,程果锋,王小冬,刘兴国,顾兆俊. 2014

[17]点篮子鱼对人工湿地的水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 高宇,章龙珍,张婷婷,胡成硕,庄平,王妤,刘鉴毅. 2017

[18]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影响因素与效果实验研究. 张海耿,崔正国,马绍赛,张聪,曲克明,马健. 2012

[19]氧化塘/人工湿地工艺净化微污染养殖池水体. 张增胜,程果锋,车轩,朱浩,吴宗凡. 2013

[20]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其脱氮过程研究进展和展望. 李秋芬,田文杰,孙波,迟赛赛,罗梓峻,徐爱玲,宋志文,崔正国.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