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太魁 1 ; 朱波 1 ; 王小国 1 ; 杨小林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3 年 44 卷 01 期

页码: 46-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我国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背景,研究了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总有机碳(TOC)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显著影响。DOC含量呈现菜地>果园>水田>林地>旱地的趋势;MBC含量为水田>果园>菜地>林地>旱地。有机物质的输入量、种植制度和土壤管理措施是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菜地、旱地、林地、果园和水田的DOC/TOC均值分别为0.58%、0.28%、0.19%、0.57%和0.28%,其相应的MBC/TOC均值分别为3.57%、3.09%、2.38%、2.67%和3.42%。经相关性分析,5种土地利用方式DOC、MBC含量与TOC之间的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相关文献

[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太魁,朱波,王小国,杨小林. 2012

[2]不同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 孙贇,何志龙,林杉,张水清,柳维扬. 2017

[3]长期不同施肥潮土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吕艳超,申华平,周世伟,王小利,张水清,邸佳颖,黄绍敏. 2017

[4]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研究. 杨小林,花可可,李义玲,李太魁. 2019

[5]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 李太魁,王小国,朱波. 2012

[6]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淋失特征. 李太魁,杨小林,花可可,寇长林. 2018

[7]可溶性有机碳在紫色土中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太魁,杨小林,寇长林,张香凝,郭战玲. 2016

[8]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摆万奇,柏书琴. 1999

[9]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的环境友好型评价——以河南省长葛市为例. 李继明,袁天佑,曹金华,范业宽. 2011

[10]黄河下游滩区河南段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 郭燕,杨秀忠,王来刚,贺佳,程永政. 2023

[11]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 范磊,王来刚,程永政,刘婷. 2009

[12]麦棉套种形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杨铁钢,黄树梅,刘佩霞,祝洁. 2000

[13]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管秀娟,武继承.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