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春艳 1 ; 顾成玉 1 ; 朱传楹 1 ; 张增敏 1 ; 张匀华 1 ; 郭梅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玉米螟;综合防治;决策模型;气象因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1999 年 01 期
页码: 49-51
摘要: 采用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北部玉米螟一代区1974~1991年中14年的玉米螟研究资料及相应年份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非特殊灾变年份玉米螟发生量中、短期预测模型,并根据对经济阈值的分析,建立了玉米螟综合防治决策模型.从1992年开始在拜泉县等地进行综合防治决策模型的生产应用,检验和修订.累计应用面积250000hm~2,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获经济效益2710万元.
- 相关文献
[1]稻瘟病综合防治决策模型的研究. 黄春艳,朱传楹,张增敏,商世吉,张匀华,郭梅. 1996
[2]黑龙江稻区瘟病综合防治决策模型研究. 黄春艳,朱传楹,张增敏,商世吉,张匀华,郭梅. 1999
[3]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4]寒地玉米新品种龙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 徐伟钧,谭国强,李兰甫. 1991
[5]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6]投射式杀虫灯对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 李敏,赵秀梅,崔佳嵋. 2010
[7]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刘洋,韩业辉,杨莹,高崇. 2019
[8]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刘洋,王立达,李青超. 2021
[9]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田亚洲玉米螟技术的研究. 王连霞. 2021
[10]不同种类赤眼蜂对田间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王连霞,何康来,罗宝君,赵秀梅,姜晓军,郑旭,袁明. 2015
[11]鲜食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刘洋. 2020
[12]高粱田玉米螟发生特点. 王连霞. 2020
[13]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李敏,赵秀梅,刘洋,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柴丽丽. 2013
[14]Bt粉剂防治玉米螟田间效果测定与评估. 赵秀梅,崔佳嵋,李敏,谭可菲. 2010
[15]气候变化对齐齐哈尔市玉米螟发生的影响. 王连霞. 2016
[16]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比较. 王连霞. 2013
[17]黑龙江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高雪冬. 2021
[18]松嫩平原玉米低产区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徐伟钧. 1991
[19]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沈凤云. 2010
[20]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孙志远.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诱抗剂筛选及超敏蛋白应用技术研究
作者:李鹤鹏;张匀华;孟庆林;马立功;于洪涛;李海燕;李易初;刘佳;石凤梅;杨帆;刘亮
关键词:向日葵菌核病;诱抗剂;超敏蛋白
-
腐烂茎线虫分子鉴定及在不同寄主上繁殖力分析
作者:毛彦芝;朱梓绮;王文重;李庆全;董学志;魏琪;郭梅;闵凡祥;杨帅
关键词:腐烂茎线虫;扩繁;寄主
-
黑龙江省除草剂药害类型及防控措施
作者:黄春艳;郭玉莲;姜威;王宇;罗婵;丛克强;张玉磊
关键词:除草剂药害;类型;防控措施;黑龙江省
-
黑龙江省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类型分析
作者:杨帅;郭梅;王文重;魏琪;董学志;毛彦芝;闵凡祥;王玲
关键词: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融合群
-
植物源农药丁子香酚与苦参碱对两种马铃薯主要病害的毒力测定及评价
作者:杨帅;王文重;魏琪;董学志;毛彦芝;王玲;郭梅;李学敏
关键词:丁子香酚;苦参碱;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早疫病;毒力测定
-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单倍型分析
作者:郭梅;杨帅;王文重;魏琪;董学志;毛彦芝;王玲;李学敏;李学峰;刘雅萍;刁琢;闵凡祥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单倍型
-
我国马铃薯干腐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重;闵凡祥;杨帅;魏琪;郭梅;高云飞;胡林双;盛万民
关键词:马铃薯;干腐病;镰孢菌;种类分布;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