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十二个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灰色综合评判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段学艳 1 ; 高跟来 1 ; 宁慧云 1 ; 甄胜虎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评价

期刊名称: 陕西农业科学

ISSN: 0488-5368

年卷期: 2005 年 05 期

页码: 3-4+27

摘要: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对12个参试杂交种进行了穗部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依据和方法。

  • 相关文献

[1]不同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穗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祥利,梁哲军,陶洪斌,王璞. 2010

[2]不同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穗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祥利,梁哲军,陶洪斌,王璞. 2010

[3]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翟广谦,陈永欣,田福海,徐惠民. 1998

[4]玉米穗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卢宝红,钟改荣,陈喜明,赵篆芳. 2003

[5]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陈刚,张中东,王璞,陶洪斌. 2012

[6]矮秆玉米自交系08H67-2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 苏东涛,郑植尹,郑向阳,刘永忠. 2016

[7]对玉米新杂交种选育的综合评价. 郑向阳,李洪,董红芬,李爱军. 2006

[8]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及综合评价. 王秋兰,靳鲲鹏,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李丹,李小霞. 2019

[9]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桂香. 2004

[10]山西省中晚熟玉米种植区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分析. 李作一,段宏凯,田森林,郑丽萍,刘海,王艳娟,李爱军. 2018

[11]高粱穗部7个性状的遗传分析. 侯荷亭,侯旭东,仪治本,王良群. 1997

[12]不同化控剂处理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研究. 李慧明,段宏凯,平俊爱,李爱军,李卫东,杜志宏,吕鑫. 2016

[13]茬口对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靖华,崔欢虎,王裕智,马爱平,亢秀丽. 2006

[14]冬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性分析. 逯腊虎,武计萍,张婷,王玉斌. 2014

[15]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赵建武,王磊,崔金胜. 2016

[16]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桂香,翟世宏,李爱军. 2005

[17]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张东旭,张俊灵,闫金龙,孙美荣,张树彬. 2017

[18]基于PCA方法的夏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评价. 赵玉坤,高根来,田玮玮,王向东,甄胜虎. 2015

[19]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评价研究. 宁慧云,连晋,赵玉坤,连吉明,高根来. 2013

[20]长治市15个谷子品种种植的综合评价. 田岗,王玉文,刘永忠,李会霞,刘鑫,李万星,曹晋军,刘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