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永军 1 ; 杨今胜 2 ; 袁翠平 3 ; 柳京国 2 ; 李登海 2 ; 董树亭 1 ;
作者机构: 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2.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重点实验室
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夏玉米;超高产;开花后;叶片衰老;抗氧化酶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3 年 39 卷 12 期
页码: 2183-21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超高产玉米叶源衰老特征,揭示其抗氧化关键酶及膜脂过氧化特性,为玉米衰老调控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以我国创高产纪录的夏玉米为例,从单株水平上对高产纪录试验(EHYR)和普通生产田(MCFF)玉米叶片衰老及抗氧化酶特性比较表明,EHYR产量达19 349 kg hm–2,是MCFF的2.28倍。MCFF和EHYR叶片分别在开花后30 d和50 d进入速衰期,MCFF叶片衰老比EHYR提前20 d;速衰期EHYR叶面积降幅比MCFF低5.7%。EHYR在籽粒灌浆后期,中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MCFF,而MDA含量则维持较低水平。在叶片衰老过程中,自开花后20 d开始,EHYR上部和中部叶片SOD活性较高,下部叶片则以SOD、POD和CAT三者活性较高;MCFF仅中部叶片POD和CAT活性较高。EHYR叶片衰老程度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MCFF叶片衰老与SOD和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且二者叶片衰老进程中SOD、POD、CAT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与MCFF相比,EHYR叶片除具较高SOD和POD活性外,在籽粒灌浆后期同时保持较高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开花后20 d是EHYR与MCFF叶片衰老出现差异的生理临界点,因而在此时期之前调控更有利于延缓衰老。
- 相关文献
[1]玉米叶片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姜志磊,李毅丹,姜昱,金峰学. 2015
[2]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戴双,郭军,程敦公,曹新有,巨伟,訾妍,吉万全,宋健民. 2020
[3]不同熟期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及其对叶际细菌的影响. 杨文丽,李钊,刘志铭,张志华,杨今胜,吕艳杰,王永军. 2024
[4]玉米产量潜力及超高产物质积累途径优化分析方法. 王存凯,陈鹏飞,陶洪斌,孟祥盟,刘慧涛,刘武仁,王璞,廖树华. 2014
[5]吉林省桦甸市玉米单产超过850kg/667m~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方向前,包君善,段元才,边少锋. 2012
[6]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赵洪祥,孟祥盟,边少锋,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6
[7]春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构建与实践.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张伟,马贵云. 2009
[8]一熟制春玉米吉林省产区超高产田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关键. 尹枝瑞. 2000
[9]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不同密度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边少锋,徐克章,王晓慧,孙宁,孟祥盟,赵洪祥. 2010
[10]吉林省玉米超高产研究进展与产量潜力分析. 王立春,边少锋,任军,刘武仁,方向前. 2004
[11]超高产春玉米产量构成特性分析. 曹国军,耿玉辉,叶青,武鹏,李正君,任军. 2012
[12]春玉米超高产群体结构与调控技术. 马兴林,边少锋,任军,王立春. 2009
[13]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超高产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高玉山,窦金刚,刘慧涛,孙毅,任军,闫孝贡. 2007
[14]吉林省玉米超高产品种探讨. 金明华,苏义臣,苏桂华. 2007
[15]低温冷凉地区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生长分析研究. 陈传永,董志强,赵明,张宾,朱平. 2007
[16]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因素分析. 孟祥盟,赵洪祥,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闫伟平,边少锋. 2008
[17]吉林省水稻品种株型形态、穗部形态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侯立刚,赵国臣,齐春雁,孙洪娇,刘亮,朱秀侠,郭希明,隋朋举. 2010
[18]再论谷子超高产育种问题. 刘晓辉,杨明,高士杰,宋桂芹. 2003
[19]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高产纪录的创造. 罗赓彤,战勇,刘胜利,孔新,王曙明,孙大敏,盖钧镒. 2001
[20]吉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张三元,李彻.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生理成熟后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魏雯雯;刘彦佐;吴杨;姚凡云;曹玉军;梁杰;刘小丹;刘志铭;徐文华;王立春;张晓龙;王永军;吕艳杰
关键词:玉米;播期;熟期;生理成熟;茎秆力学特性;产量
-
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作者:李阳阳;董岭超;王英男;赵洪琨;袁翠平;齐广勋;刘晓冬;王玉民
关键词:大豆;东北地区;萌发期;NaCl胁迫;耐盐性鉴定
-
不同施氮量下黑土地春玉米籽粒淀粉积累动态及产量形成差异
作者:曹文茁;于振文;张永丽;张振;石玉;王永军
关键词:春玉米;施氮量;籽粒淀粉积累;产量;蔗糖合成酶;籽粒淀粉合成酶
-
不同熟期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及其对叶际细菌的影响
作者:杨文丽;李钊;刘志铭;张志华;杨今胜;吕艳杰;王永军
关键词:玉米;熟期;叶片衰老;叶际细菌;群落组成
-
基于CiteSpace分析覆盖作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作者:张丽鑫;姚凡云;吕艳杰;李晓林;傅民杰;王永军
关键词:玉米;覆盖作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进展
-
深松对三江平原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郑培峰;张晓龙;司雨;吕艳杰;王立春;王永军
关键词:深松;三江平原;春玉米;土壤水分;产量
-
吉林省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
作者:曹玉军;刘志铭;兰天娇;刘小丹;魏雯雯;姚凡云;吕艳杰;王立春;王永军
关键词:品种改良;施氮量;光合特性;比叶重;叶片含氮量;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