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含吡唑醚菌酯成分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研制及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宁 1 ; 王彦军 2 ; 陈丹 1 ; 董跃广 1 ; 边强 3 ; 于淑晶 3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国际科技联合研究中心

2.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

3.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茎腐病;玉米;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

期刊名称: 农药

ISSN: 1006-0413

年卷期: 2024 年 63 卷 003 期

页码: 181-1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和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佳配方,研制防治玉米茎腐病的高效、低毒种衣剂.[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了6个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样品和6个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样品,通过种衣剂性能和质量检测确定最佳配方,并对最佳配方种衣剂进行室内安全性检测和田间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优配方:吡唑醚菌酯5%,精甲霜灵1%,咯菌腈2.5%,YUS-FS3000 5%,YUS-DF101 1.5%,BX 0.5%,稳定剂4%,黄原胶0.4%,消泡剂0.1%,8%PVA1788 5%,警戒色1%,水补足.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佳配方:吡唑醚菌酯10%,精甲霜灵2%,YUS-FS3000 5%,YUS-DF101 2%,稳定剂4%,黄原胶0.3%,硅酸镁铝 1%,消泡剂 0.1%,8%PVA1788 5%,警戒色1%,水补足.这2个配方对玉米生长安全,同时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效均达到80%以上.[结论]开发的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和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效显著,为进一步开展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美国玉米自交系对4种病原茎腐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金柳艳,李明顺,王志伟,石洁,郭宁,刘树森,张海剑. 2019

[2]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石丽杰,孙华,郭宁. 2017

[3]玉米生长后期应警惕根系早衰现象. 张海剑,索相敏. 2016

[4]抗茎腐病分子标记在159份玉米自交系中的验证及实用性评价. 王金萍,刘永伟,孙果忠,王海波. 2017

[5]玉米腐霉茎腐病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分析. 郭宁,孙华,马红霞,刘树森,张海剑,石洁,郑晓娟,董跃广. 2023

[6]微生物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郭宁,马红霞,张海剑,石洁,刘树森,孙华,郑晓娟. 2024

[7]不同药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孙华,边强,郭宁,石洁,马红霞,董跃广. 2024

[8]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脂WG对设施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孟润杰,王文桥,韩秀英,马志强,张小风,赵建江. 2014

[9]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在葡萄中的残留及消解规律研究. 陈勇达,张嘉坤,郑振山,李丽梅,钱训. 2020

[10]4种杀菌剂对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闫希光. 2019

[11]不同配方吡唑醚菌酯包衣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试验. 郭宁,于淑晶,孙华,马红霞,边强. 2023

[12]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增效作用.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 2016

[13]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 2016

[14]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 杨茜茹,范力欣,钱训. 2017

[15]拟三元相图在25%氟菌·唑醚水乳剂配方筛选中的应用. 黄啟良,王文桥,曹立冬,李凤敏. 2013

[16]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残留动态. 张少军,郑振山,陈勇达,王莉,钱训. 2011

[17]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陈勇达,张嘉坤,李丽梅,郑振山,钱训. 2024

[18]北方三省(自治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QoI类杀菌剂敏感性动态监测. 路粉,吴杰,李洋,孟润杰,毕秋艳,杨坡,韩秀英,王文桥,赵建江. 2023

[19]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减施增效作用. 吴玉星,王亚娇,韩森,栗秋生,孔令晓. 2022

[20]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联合毒力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范子耀,王文桥,孟润杰,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