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晓娟 1 ; 刘树森 1 ; 孙华 1 ; 郭宁 1 ; 张海剑 1 ; 石洁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镰孢根腐病;抗性评价体系;聚类分析;病情指数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5 年 53 卷 003 期

页码: 121-1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简单高效评价玉米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建立了品种对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首先以根埋法人工接种禾谷镰孢根腐病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5叶期调查各品种发病情况,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抗性分级,建立田间抗性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评价品种对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和尖孢镰孢3种根腐病的抗性水平,验证该体系在镰孢根腐病上的普适性。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玉米镰孢根腐病抗性划分为如下级别:病情指数≤15.0,高抗(HR);病情指数为15.1~20.0,抗病(R);病情指数为20.1~25.0,中抗(MR);病情指数为25.1~34.9,感病(S);病情指数≥35.0,高感(HS)。86份主栽品种中,高抗禾谷镰孢根腐病品种24份,占总品种的27.9%;抗性品种17份,占19.8%;中抗品种15份,占17.4%;感病品种26份,占30.2%;高感品种4份,占4.7%。86份主栽品种针对其他3种根腐病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对拟轮枝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23.3%,对层出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12.8%,对尖孢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24.4%,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玉米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准确地评价并确定了玉米主栽品种对不同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可为玉米选育根腐病抗性资源和大批量筛选抗性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不同形态菌体和不同叶龄期接种对辣椒疫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韩秀英,齐永志,赵卫松,王文桥,马志强,张小风. 2010

[2]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田间发生消长动态监测. 纪莉景,栗秋生,王亚娇,李聪聪,肖颖,孙梦伟,孔令晓. 2018

[3]不同草莓品种(系)对叶斑病田间抗性鉴定. 李莉,杨雷,孙立祎,杨莉,郝保春. 2007

[4]高抗梨黑星病新种质4-34和8-80的筛选. 张海娥,乐文全,刘金利,冉辛拓,魏建梅,吴雅琴. 2011

[5]枣缩果病发病规律研究. 贾彦丽,智福军,吕瑞江,段玉春. 2008

[6]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研究. 路银贵,曹永胜,田兰芝,邸垫平,苗洪芹. 2006

[7]河北省主推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性鉴定及病情指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研究. 路银贵,邓风,苗洪芹,田兰芝,邸垫平,张增芬. 2007

[8]玉米感染弯孢菌叶斑病后叶片的光谱特征及产量损失. 文丽萍,石洁,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06

[9]高抗梨黑星病优良品种和品系的选育. 张海娥,高丽娟,李龙飞,徐金涛,郝宝锋. 2016

[10]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遗传多态性初步分析. 孔令晓,纪莉景,冯为民. 2009

[11]利用RAPD技术进行枣树的品种鉴定. 智福军,贾彦丽,梁海永,吕瑞江,褚凤杰. 2009

[12]河北省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聚类分析. 段会军,张彩英,王省芬,杨春燕,褚素敏. 2003

[13]作物抗旱指数的概念和统计方法. 兰巨生,胡福顺,张景瑞. 1990

[14]25个无花果品系间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陈桂平,鲁雪林. 2019

[15]基于R语言的亚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张丽丽,耿立格,孙娟,王玉祥,曲志华,李世芳,乔海明. 2020

[16]杏杂交后代果实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 武晓红,陈雪峰,景晨娟,赵习平. 2019

[17]五十八份菊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 薛志忠,杨雅华,李海山,张国新,刘淑君. 2017

[18]不同基因型谷子对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 于国红,刘朋程,郝洪波,崔海英,郭安强,李明哲. 2022

[19]黍稷籽粒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金灿,李克虎,Harold Corke,李海权. 2021

[20]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辣椒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王丹丹,师建华,李燕,张庆银,齐连芬,董灵迪.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