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麦未授粉子房再生植株诱导及自交一代表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国卫 1 ; 陈雪芳 1 ; 黄剑华 1 ; 陆瑞菊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大麦;未授粉子房;植株再生;自交第一代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90 年 03 期

页码: 15-19

摘要: 在两种不同激素配比的N_6培养基上,离体培养大麦未授粉子房均有一步成苗的植株再生。绿苗率1.25%,没有白化苗。这些再生植株抽穗正常,但在未采用秋水仙素进行人工加倍处理条件下,抽穗后不久便出现了两类植株:一类是完全不育株;另一类为自交结实正常株。同年秋天(1988年10月),将大麦未授粉子房再生植株的自交种子按大田株行小区种植,同时以原亲本材料作对照,相邻排列,对大麦子房植株的自交第一代株行材料的生长情况及其生育特性作了初步观察与分析比较。

  • 相关文献

[1]大麦单株小孢子植株再生及胁迫培养研究. 郭桂梅,何婷,刘成洪,高润红,陈志伟. 2015

[2]大麦小孢子培养技术与育种平台的研究. 黄剑华,陆瑞菊,何南扬,龚来庭,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 2002

[3]一种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大麦杂交种快速鉴定的方法. 陈志伟,黄剑华,李梁,陆瑞菊,王亦菲,何婷. 2010

[4]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殷丽青,孙翊,李水根,张永春,陆锦明,范晓芬,朱天华. 2016

[5]水稻印度型×爪哇型杂种的原生质体培养及再生(英文). 褚启人. 1991

[6]异源三倍体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张智奇,钟维瑾,唐克轩,周音,祝明福. 1994

[7]禾谷类花器官机械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 吴晖霞,景建康,张玉华,胡含. 1997

[8]小白菜子叶诱导不定芽再生植株. 张智奇,周音,张玉华,钟维瑾,张建军,殷丽青. 1998

[9]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研究. 庄恩及,姚强,吴钰良,王德春. 1991

[10]番茄下胚轴愈伤组织高频率诱导与植株再生. 陆瑞菊,黄剑华,孙月芳,周润梅. 1997

[11]苹果与八棱海棠的试管苗外植体植株再生. 孙爱君,章镇,姚泉洪,盛炳成,黄晓敏,范惠琴. 2000

[12]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药培养中若干因素对花粉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钟维瑾,方光华,唐克轩,张智奇,俞妙娟. 1990

[13]叶用莴苣高频率再生体系的建立. 孙月芳,黄剑华,陆瑞菊,周润梅,王亦菲,李海谦. 1998

[14]大麦湿害的研究进展. 张国荣,余立云,毛美新. 2000

[15]大麦花药离体诱变及铝胁迫下的培养反应. 孙月芳,陆瑞菊,王亦菲,周润梅,黄剑华. 2005

[16]大麦单倍体细胞水平与植株水平耐低氮性的关系. 陆瑞菊,陈志伟,何婷,王亦菲,杜志钊. 2011

[17]大麦DH矮杆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其对外源赤霉酸的响应. 郭桂梅,徐红卫,陈志伟,黄亦辰,何婷. 2014

[18]大麦单倍体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何婷,陆瑞菊,高润红,郭桂梅,黄亦辰. 2014

[19]大麦赤霉病抗性种质的挖掘及其小孢子对DON毒素胁迫培养的响应. 高润红,郭桂梅,何婷,陈志伟,徐红卫. 2015

[20]大麦DH群体在耐低氮相关遗传连锁图谱初步构建中的运用. 李梁,陈志伟,杜志钊,高润红,陆瑞菊.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